2025年04月16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岑秀杯  浏览: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清晨,当村后蜿蜒的山径洒落第一缕阳光时,一个穿着迷彩服、背着镰刀和水壶的身影已踏上了巡山之路。八年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有眼前那片葱郁盎然的世界,才让他甘愿融入一片身心去守候与坚持,用青春换来了绿水青山,用坚守换来了生态安全……他就是德保县龙光乡大邦村陇同屯村民农必科,一个与山林结下不解之缘的生态护林员。

农必科登上制高点巡山。黄俊鹏 摄

  大山护林继承人

  从德保县城出发,在乡村二级公路行驶1个小时,再在狭窄陡峭的山路上穿行1个多小时,直上、急转、再急转,才抵达农必科的家。农必科的祖辈一直在高山上安了家,世代生活在山林,他爷爷、爸爸都是山里护林员。1979年,农必科在大山里出生,山泉水、山果子都是他的玩伴,他从小就对山林有着特殊的情感,期待着长大后也能和父辈一样,守护这片山林。

  2017年,在广东省南海市务工的农必科返乡,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村里的一名生态护林员,负责看护2400多亩山林。“村里山林密集,每天都要上山巡查,一周要将整个山林巡查一遍。”农必科说。

  每年春夏季,是农必科最忙的时候。他每天要登上山林最高点,眺望整个林子,看看林子是否冒出烟火,听听林子是否传出砍伐树木的声音。为防止村民乱焚烧田地杂草、放火烧荒引发山火,他还要挨家逐户发传单,详细讲解存在的火灾隐患,并在主要路段和醒目位置设置宣传标语,时刻提醒村民自觉严守森林防火安全底线。

  巡山、宣传、护林,8年来,农必科绕着山林走过无数遍,清楚地记住几个路口,每个路口有哪些树木。如今,他管护的辖区未发生过一次森林火警或火灾。

  “前一辈植树造林,我负责看护,守好山林是我的责任。”望着绵延的青山,农必科满眼笑意。

  独守山林不言悔

  农必科每天要在这片迷宫般的山林里巡查两三个小时。他的巡山路线从不固定,有时天蒙蒙亮就钻进林子里,有时趁村民收工后绕到后山。农必科走路的速度比常人快很多。“干这行,脚要跟得上,眼珠子更要好使。”农必科说。每日巡山要仔细查看树木是否有病虫害,林子是否有易燃点,是否有偷挖滥采、人为破坏等情况。目前正值防火期,要多巡看几次。“防火这事儿,马虎不得。”他抹了把额头的汗,迷彩服后背洇出深色的盐渍。

  农忙时节,他总在田埂边蹲守,看哪家要烧田边杂草的就凑过去:“阿婆,天气干燥,风大,用火要注意。”“大爷,靠近山林,不能用火。”......平日里村民务农要在地里烧杂草都要向他报备。只要有村民准备焚烧杂草,他二话不说抄起铁锹守在旁边,直到火星彻底熄灭才离开。尤其是每年广西三月三祭祖,农必科已经多年没得给自家祖辈祭扫了,因为那几天是他最忙碌的日子,听到鞭炮声心里就忐忑不安,必须到村民们祭扫地点监督,直到炮声停息、余火完全熄灭才放心离开。

  每年三月祭扫,农必科总是缺席,三个女儿对他不免有所抱怨,但为了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他甘愿舍小家,护林为重。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守护山林是我应该做的事。”农必科总是把对亲人的歉疚轻描淡写,言语中透露的都是他对山林和护林员工作的热爱,从不言悔。

农必科认真记录树木犯病虫害情况。黄俊鹏 摄

  决心守护自家园

  2017年之前,农必科也曾离开过这片山林。初中毕业后,他就跟随村里人外出,走南闯北,进厂打工、经营小饭馆等,几年下来也有一些积蓄,生活无忧。2017年,父亲年纪大了,体弱多病,说:“我老了,无法上山,你得回来,继续看着这片林子。”当时38岁的农必科没有再多思考,他心里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山林是总得有人看的。那一年,他选择返家。

  农必科管护的林区是属于古龙山水源林自然保护区,树木茂密,林情复杂,巡山的路都是一条条羊肠小道,极其难走。一年下来,农必科要用坏好几把柴刀,穿坏好几双鞋,崭新的衣服不到一个月就被荆棘杂草划烂。

  “这护林员,不干也罢了。”一开始,农必科的妻子非常反对,慢慢地,她知道只要农必科下的决心是不会轻易改变,劝说无用,只好跟随,于是妻子也成了编外护林员,有时候夫妻俩一同上山。

  农必科的月工资是833元,收入微薄,小女儿正在念大学,生活开支大,但农必科也从未向上级提过要求。为了增加收入,近两年来,农必科和妻子在山脚下建了猪圈,发展肉猪养殖。这样,农必科夫妻俩每天喂猪和巡山两不误。

  谈及未来,农必科信念依旧:“这片山林是我的家园,把山林管护好,做一辈子守山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庞春妮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