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4月04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苏展略 樊保秀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上林县乔贤镇罗秀金、罗秀仁俩姐妹,利用在广东打工时学到的珠绣技术,返乡创办珠秀厂,从广东领回材料,组织附近农户将零散的珠片在牛仔裤上订成珠花,然后送回厂家,带动全镇及周边乡镇农户2000余人利用空余时间搞家庭手工业,全年创收达500万元,被当地群众誉为致富路上“姐妹花”。
 
    谋生计,千里学艺
 
    2001年,罗秀金、罗秀仁姐妹俩不甘于一年到头与黄土打交道,勉强维持温饱的现状,想通过外出务工打开一条致富的路,于是,姐妹俩经人介绍,来到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大塘赤岗管理区的一家珠绣厂打工,在半年的时间里,姐妹俩在工作中边做边学,不久时间,就把一整套技术学到手,并成为同厂人的姣姣者,不仅每月有800—1000元的收入,同时还享受厂家包吃包住的待遇。这与在老家的生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姐妹俩寻思自己不可能打一辈子的工,于是萌发自己办厂的念头,因此,工作之余,更自觉地掌握珠绣的技术了。技术掌握了,但是办厂资金成了大问题。
 
    遇乡亲,共谋发展
 
    就在姐妹俩一筹莫展的时候,机遇来了。一天,姐妹俩上街,无意中听到旁边两夫妇在讲上林的家乡话,惊喜之余,连忙上去用壮话搭话,果然是上林塘红的老乡,他乡遇乡音,自然是一番好叙。在叙话中得知,这位塘红老乡也是在广州发展,资金足,家底厚,姐妹俩便将办厂的想法与老乡说了,表达了想由老板投资,她俩负责技术指导,共谋发展的意愿。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虑与考察,老乡同意了办厂的计划,于是在罗秀金姐妹的协助下,上林老板的珠绣厂办了起来,原厂的几个姐妹也都跟过来帮忙。厂办起来了,效益不错。
 
    陷死地,回乡创业
 
    好景不长,珠绣厂便遭到了广州本地一些同行的排挤、抢夺。凭着雄厚的资金,当地的珠绣厂明目张胆地上门抢行、抢货、抢人,使罗秀金姐妹所在的珠绣厂的生意一日比一日难做,维持不久,珠绣厂被迫关门倒闭。空怀一身技术却无法施展,姐妹俩屈气难平。这时,姐妹俩不谋而合,想到了上林老家,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可以发动大家领材料回家做珠绣手工,这样既不需场地,且成本低,可使大家在打发空闲时间的同时,又增加家庭收入。于是,她们与原来打工过的那家珠绣老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想先从珠绣厂领材料回去加工再发给厂家,她们的想法得到了那家珠绣老板同意,于是姐妹俩连夜赶回上林,开始张罗珠绣厂的办厂事宜。
 
    起步难,呕心沥血
 
    2005年5月,珠绣厂经过一番准备终于在乔贤镇办起来了。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姐妹俩每天都在门口摆摊,一边做手工,一边给招呼过往的群众,做示范,作宣传,作技术指导。一段时间下来,先是几个亲戚来看看,接着是附近的群众来探探,当看到珠绣手工技术并不难掌握,且劳动量不大,每天可刺绣一二件,就有10多元的收入,见效快, 而且报酬暗示发放不拖欠,都纷纷要求加入培训并领材料回家加工。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有附近的群众200多人加入到珠绣手工的行列,一股珠绣风在乔贤镇刮起来,并迅速蔓延到了附近的木山、塘红等乡镇,乃至忻城、马山等邻县。
 
    经风雨,开花结果
 
    谈起创业的艰难,罗秀金、罗秀仁眼含不住的辛酸泪,她们告诉记者,为了使珠绣厂的创办成功,2005年罗秀金首先在白圩镇的姐姐蹲上1个多月,跟姐姐继续学珠绣手艺,然后才回到乔贤镇办厂。在办厂筹备过程中,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她们,为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姐妹俩分头跑亲戚找朋友到处借钱,花费近3000余元跑门路找借款,结果非但分文不得,还落人家的闲话:一个女人家,办啥厂,自个找累。整整跑了两个多月,每天都是一身汗满眼泪的回家。就在姐妹俩心灰意懒打算放弃的时候,终于贷得1万元的启动资金,使珠绣厂在千难万苦的情况下得以开业。刚开始,由于压力太大进货时才敢要几十条牛仔裤,随着资金的慢慢积累,后来才敢慢慢地扩大进货数量,从100条到1000条甚至更多。
珠绣厂的成功创办,让附近的群众受益不浅。罗秀金、罗秀仁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一个熟练工每天可刺绣3—4件牛仔裤珠绣,报酬是每件5—10元,一天就有20—40的收入,每月就有600—1000元的收成。非熟练工每天也可刺绣2件以上,一天也有10—20元的收入,月报酬也有300—600元,而且手工都是利用空余时间来做的,白天还可做其他工作,晚上还可创收,真是一条非常适合农村的致富门路。
 

    据悉,罗秀金、罗秀仁的珠绣厂目前已接纳工人2000余人,每年总体创收达480万元,而罗秀金、罗秀仁俩姐妹在给大家引上致富路的同时,自己每年也有10多万元纯收入,成为致富路上一朵艳丽的姐妹花。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