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5月15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南宁日报记者杨静  通讯员李晓辉 叶方高 文/图

    核心提示:一个人均年收入曾经只有1747元的后进村,在短短两年之后建起了生态文明村,这样的“奇迹”发生在宾阳县王灵镇秀山村。秀山村的村民都说,村里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全靠找准了一个肯带领乡亲致富的领头人,并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村民寻找致富领头人

    汽车顺着南梧二级公路驶入了一条宽阔平整的水泥大道,一座座漂亮的楼房、一排排整齐的桉树、一片片如茵的绿草扑入眼帘,原来,我们已经进入了宾阳县王灵镇秀山村的洪水生态文明村。村中,办公楼、文化室、灯光球场、硬化路一应俱全,22座别墅式楼房极具现代气息。随意步入一户村民家,明亮干净的卫生间和安全节能的沼气池都配备齐全。“这只是秀山村巨变的一个缩影。你也许不会想到,几年前,这个村还是一个全镇出了名的后进村。”与记者一起采访的宾阳县王灵镇宣传委员叶方高对记者说。“以前我们这个后进村,人均年收入才1747元,自从王书记上任后,带领我们走上致富路,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在2004年就提高到了2236元。”秀山村的村民这样告诉记者。人们所说的王书记,就是秀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王在安,他刚刚获得了自治区劳模的称号。

    见到王在安时,他正在自家的水池边指导一些村民怎样养殖点星鱼。“当初是否要竞选村支书,家里还为此有过争执。”王在安告诉记者。原来,王在安曾是宾阳县王灵镇小有名气的经济能人,担任村支书之前,他专门经营榨油生意,收入十分可观。

    正当王在安在商海如鱼得水的时候,秀山村却因经济状况不佳,成了全镇的后进村。2002年四五月间,村中的党员、老干部等纷纷动员王在安担任村里的领头人,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然而也就在这时,有好几个老板请王在安帮忙开车,每月报酬都在1500元以上。王在安的父亲和妻子都不同意他竞选村干部,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现在家里经济状况不错,何必去当那个每月才领108元的村官呢?

    王在安也曾犹豫,因为如果做不好,自己可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但他又想,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就没有今天脱贫致富的好日子;没有党的教育和培养,自己也不能成为致富能手。在组织需要的时候,作为党员的自己怎么能够畏首畏尾呢?王在安终于说服父亲和妻子,参加了村委干部的选举。2002年6月28日,王在安在秀山村党总支换届大会上满票当选秀山村党总支书。

增收新亮点名声在外

    王在安接受采访时,没说多少大道理,但他的一句话说得很实在:“光我富起来有什么用,只有村里人都富起来了,我这个村支书才没白干。”

    上任后的王在安很快就在村委班子会上提出“科教兴村”的思路,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为了提高村民的科学技术水平,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但多次请专家前来秀山村讲课,而且还组织农民到南宁金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广西农科院以及横县、武鸣、邕宁等地学习。通过学习,秀山村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全村很快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以甘蔗生产为支柱产业,同时发展西瓜、反季节蔬菜、牛品种改良、茉莉花种植和花菇生产等特色农业,积极开发了“短、平、快”的经济项目。2004年,由于普遍种上优质西瓜,西瓜种植取得了更好的效益,仅西瓜一项每人就增收240元。

    在采访时,村民们还争相邀请记者到自己家参观庭院养殖点星鱼、牛蛙。“是王书记带头种养的,我们收入增多全靠他。”

    在王在安家的庭院里,记者参观了养殖着点星鱼的3个大水池。“别看每个水池只有几平方米,都养着成千上万尾点星鱼呢。”王在安对记者说。由于点星鱼较难养殖,肉味鲜美且有药用等价值,在广东等地有广阔的市场,王在安家仅养殖点星鱼就年收入达2万元。

    小小庭院能产生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村民们万万想不到的。成功发展庭院经济后的王在安,积极发挥党员乡土人才“一连三”的作用,从鱼苗、养殖技术、资金等方面对王英红、王兴安、陆燕凤等农户给予帮助。同时,积极在全村、镇推广庭院经济,使秀山村乃至王灵镇群众逐步学会利用庭院养殖点星鱼的模式。在王在安的带动下,全镇已有186户发展庭院经济,养殖点星鱼、牛蛙等。

    就在记者采访期间,正巧遇到从安徽省来的农民考察团在秀山村学习王在安的庭院经济模式。看来,庭院经济不但成为秀山村甚至王灵镇农民增收的又一新亮点,而且已经名声在外了。

    “点子多,路子多,而且敢于带头干。”村民们这样评价他们的村支书。“这不,王书记不但带头发展庭院经济,几个月前又开始带头种花菇了。”花菇大棚基地的建立是在2004年12月,王在安当时引进了20多万元资金兴建了一个花菇大棚基地,并积极发动群众种植花菇。为打破群众疑虑,王在安带头种植并扶持6户群众种上了花菇。迄今为止,洪水村(秀山村一个自然村)种上花菇10万筒,以每筒纯收入1元、全村320人计,单是花菇一项,全村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办实事积攒发展后劲

    记者在走访秀山村的自然村时,发现通往秀山村这6个自然村的路并不同于以往的乡村小道,而是十分平整宽阔的三级屯级路,货车、汽车不时来来往往。但在几年前,“行路难”却是秀山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以前,从南梧二级公路通往秀山村各自然村的村级路只是宽不足3米、路面坑坑洼洼的牛车路,这使许多客商望而却步。村民辛勤收获的农产品只能用自行车驮或是用牛车拉,既费时又费力,被多次搬动的农产品颜色和质量也大打折扣,因而他们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平均要比别人的少20%左右。这个难题让王在安睡不安寝,他和村委班子成员经过研究后决定从南梧二级公路修整通往各自然村的三级屯级路。经过努力,修路的事情很快被镇政府立项,群众也踊跃参与,至2003年底,秀山村委6个自然村全部修通了宽5米的村(屯)道路。

    除了修路,王在安还带领村委班子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了一件又一件的实事:为改善村中的教学条件,王在安带头捐款并多方筹措经费30多万元兴建秀山高小教学楼,教学楼于去年交付使用;发动新谢村群众集资5000多元,开发完善新谢村哪吒窝水利设施,解决新谢村农业用水的困难;发动群众筹集资金近10万元为洪水水库塘和新老阳村的水库塘砌了塘基石墙,为全村下游近2000亩的水田用水提供了保障;发动群众建成沼气池88座;积极联系电信部门并发动苍山、横寨、新谢、老阳4个自然村筹资开通了程控电话;开通4个自然村的闭路电视……

创建文明村安居乐业

    看着村民们手里渐渐有了余钱,王在安开始谋划改变村里房屋零乱破落的状态。

    由于村民的意识较陈旧,新盖房子也往往是“单兵作战”,没有整体规划,房屋杂乱、人畜近居,村容村貌和卫生条件都很差。为了改变村中“脏、乱、差”的居住环境,王在安想得很“前卫”,他要带领群众创建生态文明村,从而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建设新型农村。

    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建设局的帮助下,统一规划设计了24座别墅式楼房。然而,村民还是心存疑虑,他们习惯了原有的生活环境,而且并不清楚别墅式楼房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在村民疑惑的目光中,王在安决定亲自带头筹资建房。他说服家人缓建早已购下的位于王灵镇集镇的两处黄金铺面,把多年积蓄的12万元资金全部投入生态文明村建设,建起了280平方米的小楼。看着平地而起的小楼,群众的疑虑被打消了,建房热情高涨。

    为建好生态文明村,王在安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上下协调、走家串户并由始至终投身于建设的现场。如今的洪水生态文明村焕然一新,已建成22座别墅式房屋,每座房均配套建设了沼气池、卫生间。此外,村中建成了办公楼、文化室、灯光球场,并硬化了5条村中道路,还种上2000株速生桉。

    “以前我们都羡慕城里的生活,觉得他们的环境清洁、卫生、漂亮、舒适而且现代化,我们做梦也没想到现在自己的家竟然也变得跟城里的一样美了。”搬入新别墅的村民兴奋地说。

    王在安带领群众以创建洪水生态文明村为契机,还加大三个文明建设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村民安居乐业、精神昂扬、民风淳朴。去年,洪水生态文明村通过了南宁市的验收,初步实现了生态文明村经济结构好、人居环境好、道德风尚好、生活方式健康的目标。

    目前,在秀水村的带动下,效仿文明村、创建生态家园正逐渐成为王灵镇农民追求的热点。


王在安(右一)向慕名而来的安徽省安庆市洲头乡农民讲授花菇种植技术。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