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2月09日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王凌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永宁村这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扶贫示范村和小康示范村。余绍龙,全区优秀共产党员,就是这个村的中心人物。
    
    1990年的一天,31岁的余绍龙当上了村官。十几年来,他心里一直装着群众。
    
    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
    
    
永宁村,距那坡县城6公里,全村有13个自然屯,750户3000多人。
    
    2002年,该村东蒙屯是全村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屯。东蒙屯盛产粮食,粮食吃不完,村民就用粮食来养猪。可养大的猪拿到市场去卖的时候,要请8至10人帮抬,有时卖猪得的钱还不够请人吃饭。质量优良的香糯米只能用来作配制农家酒的原料。通往外面的路晴天一路土,雨天一路泥,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余绍龙下决心修路。要修通蒙海至东蒙屯的公路,不仅要压埋蒙海、那潘两个屯部分农户的耕地和油茶林,挖出的土方、石方还要淹埋东蒙屯部分农户的责任田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群众能理解吗?余绍龙挺身而出,奔走于蒙海、那潘、东蒙三个屯之间,耐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他用真诚打动了当地群众。随后,在他的带动下,当地村民挺直腰杆,抡起大锤,一阵阵响声震醒了沉睡的山村。他与村民一样,挖泥、炸石、搬土、推车,手磨破了缠上绷带继续干,脚板起了血泡,仍一瘸一拐地在工地上来回穿梭……半年时间,蒙海至东蒙全长3.1公里、宽5米的屯级公路终于修通了。公路修通那天,村里的百岁老人第一次看到了汽车,老人脸上的笑容永远地印在余绍龙的脑海里。
    
    路要天天走,水得天天喝。当得知百大屯120户500人一直饮用不卫生的河边水后,余绍龙马上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做群众的工作,让他们投工投劳2500多个工日,并集资1.9万元,引来自来水。
    
    要让大家一起富
    
    
余绍龙说:谁叫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村党支部书记,我不带头,谁带头……为了这朴实的话语,他付出的太多了。每月只有100多元工资的他,在村里开展的党员联系特困户“一帮一”活动中,主动与全村最穷的张某家结对,指导他种菜,并扩大种养规模,发展家庭副业。当年张某家就收入5万元。如今,张某家年收入超过10万元,家人住上了楼房,他入了党,成为山村建设的骨干。
    
    一人富,不算富。本村便利的交通条件、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给了他启发。2001年至2002年,经多方联系、多渠道努力,他先后引来5位老板在该村的蒙海、百大、岜坎、那仕4个屯办起了5个砂石场,使石头变成花花的钞票。2003年10月,他又引来两位老板分别在那仕屯办一家水泥电杆生产加工厂、在者州屯办一个红砖厂。去年,他又引来10位老板分别在百大屯办8个煤场、在岜坎屯办两个冶炼厂。
    
    如今,近500户村民住上了楼房,车、电视等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优秀人民调解员
    
    
永宁村流动人口多,但7年来,没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没有重大的群体性矛盾纠纷和群众性械斗及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这有余绍龙这个优秀人民调解员的功劳。
    
    2002年9月27日晚上8时许,弄怀屯陆某与赵某因误解对方投毒家禽致死而引发争端,一方持刀一方持棍打了起来,情况十分危急。正在吃饭的余绍龙知道后马上扔下饭碗赶到事发地,扒开众人大喊一声“都给我住手”,并第一个冲上去将菜刀从陆某手中夺下,然而他却没能躲过赵某的棍子,他的手臂顿时皮肉红肿。但他不顾这些,仍耐心开导两家人,直到他们握手言和。
    
    十年来,他共调解民间各种纠纷近700件。“综合治理模范村”、“无毒模范村”……一项项荣誉属于永宁村。“先进人民调解员”、“优秀人民调解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党和政府也给余绍龙光荣的荣誉。
    
    1992年至今,他连续三届当选为那坡县人大代表,2002年当选为百色市一届人大代表;2001年7月被百色市(时为百色地委)评为优秀党支书。(右江日报记者王凌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