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30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朱新韬 农海菲 彭立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没有致富项目,农村人的腰杆就挺不起来,好的致富项目是农村经济的‘壮骨剂’。”这是南晓镇南晓社区村民李儒初对发展农村经济的理解。多年来,由李儒初负责的澳大利亚茶油树种植项目每年为村民带来收入50万元;他还把手工编织业务引进社区,带领100多家农户从事编织加工,每人每月有300至500元的收入。
一心想着村民

  由于李儒初不是项目的投资人,但他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工作,直接和农户打交道,所以被村民称为“农民厂长”。

  1989年,李儒初退伍回到家乡南晓镇。凭着在部队锻炼出的干练作风,李儒初被推荐到村委会当副主任。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李儒初踌躇满志,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然而,几年过去了,家乡依旧贫穷落后,李儒初分析后认为传统农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
要想让村民富裕起来,需要替村民找回好的致富项目。

  2000年,通过招商引资,南宁市的一位老板到南晓镇投资茶树油加工。当时,加工厂就设在李儒初工作的村子里。因为工作关系,李儒初和茶油厂老板有了接触,了解到老板忙于其他生意,无人管理茶油厂并推广茶油树种植。李儒初还了解到,茶油厂采用的是“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方式,茶油树苗由公司提供,农户种植茶油树每株苗只交0.2元的购苗费,不需要交押金,不用找人担保,只要和公司签订种植合同,公司便以每吨茶油树枝条350元的保底价收购。

  “茶油树种植简单易活,不需要大投入,每亩年纯收入达1500元。”李儒初觉得这是一个造福村民的好项目。于是,2002年他辞去村委会工作,毛遂自荐到茶油厂当厂长。为了把茶油树种植项目推广开来,李儒初亲自率工人种植了6亩茶油树展示林,以此作为“活广告”。面对看得见的榜样,南晓镇当年的茶油树种植迅速扩大到300亩,并于去年发展到800亩。

  李儒初告诉记者,澳大利亚茶油树学名为“互叶百千层”,从中提取的茶树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茶油树简单易活,种植当年就能砍枝条,而且每株茶油树能带来经济效益15年;目前,加工厂生产的茶树油全部出口到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地。

  “我们现在还育有30万株茶油树苗,明年春将继续发动农户种植,直到种植规模达到2000亩、每年带来100万元以上经济收入。”谈到今后两年的发展,李儒初信心十足。

  引进编织业务

  李儒初对村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用勤劳和真诚开创自己的事业,编织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经茶油厂老板介绍,李儒初认识了南宁宝驼工贸公司总经理,了解到后者正在拓展工艺品编织业务。曾担任村干的李儒初马上意识到,如果把编织业务引到南晓镇,这将是又一个增加农民收入的好项目。

  从事手工编织,编织材料全部由公司提供,村民只需投工投劳,既能学到技术,还能获得不错的收入。于是,李儒初主动向宝驼工贸公司承揽工艺品编织业务。敲定业务后,李儒初急忙返回到南晓镇发动村民前往南宁学习编织技术。然而,村民对工艺品编织没有信心,有的怕受骗,有的怕学不会,还有的嫌钱赚得慢,没有人成行。无奈之下,李儒初苦口婆心地做村民思想工作,并自己掏腰包,花5000元组织15位村民前往宝驼公司学技术,并拿自己的工资收入与农户签订了担保协议。

  一个月之后,派出去的村民带回了编织技术。李儒初立即在南晓镇建立了生产点,以户为单位组织农户进行工艺品编织,实行计件工资制度。他还请来宝驼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南晓镇开办编织技术培训班,推广工艺品编织业务。目前,南晓镇工艺品编织业务已经从南晓社区扩展到了邻近的陵桂村和晓元村,共有100多户村民从事生产。据李儒初介绍,村民利用空闲时间工作,每个劳动力每月能获得300至500元的收入,许多农村老人也加入到了编织行列。
          

                  李儒初在查看茶油树枝条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