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1月2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李根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元旦过后,武鸣县侨办原主任、退休干部郑清潭又被国内的某企业老板“抢走”了。据悉,他这次是应邀随老板赴越考察当翻译。而当年一起从越南回国工作的郑清潭的妻子何英,2004年退休后也被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聘为越语班老师,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当地,熟悉他们的人都说:“郑清潭和何英是一对为中越架桥献余热的好夫妻。”

  郑清潭祖籍福建同安,1944年生于越南,曾在越南中华学校、河内华侨师范学校就读。1978年回国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武鸣县城厢镇第一小学老师、武鸣县文化馆副馆长、县侨办主任兼侨联主席,2002年提前退休。作为一个归国华侨,多年来郑清潭以满腔的热情,搭建侨界联心桥,特别是退休以后,他利用外出机会多、交友范围广的便利,扎扎实实地做华侨联谊工作。去年11月上旬,在该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郑清潭办起了有250多人参加的越南侨校校友武鸣联谊会,与会成员中有131人来自越南、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地。通过联谊会,激发了侨界人士当好“民间大使”的积极性,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引导海外亲友回国投资创业。

  郑清潭生长在越南,回国工作已有20多年,他精通中越两国语言文字,熟悉双方风土人情和经济背景。因此,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中越两国的经贸往来日益红火,他以自身中越语言通和退休有时间等多方面优势成为不可多得的“香饽饽”。在前三届博览会上,他成了一名中越资深翻译员,每年都被越南代表团“抢走”。会场内外,他以娴熟自如的翻译博得了人们的由衷赞叹。平时,郑清潭也总是退而不休,有时甚至忙得不可开交,经常受中越两国企业、团体之邀,“带团”洽谈业务——他不仅仅是一个老练的“译员”、“随员”,更是一名出色的“导游”。因为熟谙两国情况,他常能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为“游客”所接受。2006年,越南某农业团体想到我国北方考察水稻生产,被当时当翻译的郑清潭婉言“劝阻”,改到我国南方考察,与当地气候条件相差无几的南方省份合作。我国某摩托车集团想到越南投资时,应邀担任翻译的郑清潭主动把当地的政策、市场等情况和盘托出,使该集团获得了成功。

  郑清潭的妻子何英也不示弱。1978年,她和丈夫一起从越南回国以后,一直在武鸣县城厢镇第一小学任教,直到2004年7月年满55周岁退休。她生长在越南又回到祖国工作20多年,精通中越两国语言文字。因此,2004年初地处武鸣县城的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招收越语班后,就一直留意何英老师了。同年9月何英退休后,该校就派员登门找何老师,并一直聘用至今。据了解,何英教学有方,学生听得懂,记得牢,去年4月首批26名越语生赴越南外国语大学进修,颇受越方老师的好评。目前,这些越语生已先后有中越多个单位和企业派员来校“预定”,他们将成为直接服务东盟的有用之才。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