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6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骆怡 麻新桃 李立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隆安县城厢镇小林村东边的山坡上,有一片茂盛的果树林。2003年,这个果林被自治区妇联授予“三八绿色工程”荣誉称号。十多年来,果树林的领头人林月群依靠自己的勤劳和胆量,和乡亲们一道把荒坡变成了茂盛的果树林,她也因此被评为今年的“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人”。 

  说起“女能人”,林月群挺不好意思的,咧着嘴巴腼腆地笑着。她说当初承包荒山种果树,只是想致富,压根儿就没想过会得奖。

    林月群小心翼翼打开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塑料袋子,取出奖章和奖状。“我觉得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平时没常拿出来,村里人甚至都不知道我得了奖。”不过,说到这个“三八绿色工程林”,小林村无人不知。

   记者走进这片既捧到奖杯又赢得口碑的果树林。原来,这片“绿色工程林”不光是林月群一个人的——这个总面积已经发展到400多亩的果树林,属于林月群的有100亩左右。果林里有龙眼树和荔枝树230多亩,板栗60多亩,另外还种有甘蔗、木薯等其他经济作物,发展前景很好。“用句时髦的话来说,这片果树林真正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是我们的‘绿色银行’。”林月群笑着说。

   14年前,当林月群说要承包荒山种树的时候,大多数人并不看好。

  “孩他爹,我决定把村边那些荒地承包下来种果树,你看怎样?”

   丈夫没说话,他划了根火柴点燃烟卷,深深吸了一口,叹口气说:“省省吧,咱家里不缺地,农活都忙不过来,哪还有那闲工夫。”

   林月群对丈夫的态度有些失望,没好气地说:“你不干,我干!”

  让林月群胆气十足的理由,是“农业综合开发”这个全新概念。

   “像以前那样光种玉米黄豆,啥时候才是个头?”看到山外不少村民靠着承包土地大搞农业开发,不仅做得风生水起,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也越来越滋润。而自家的9亩多田地,收获的玉米、黄豆等,只能养家糊口。这让林月群越来越坚信:农业开发的前提是土地,只有拥有更多的土地进行规模种植,致富才更有希望!在这一点上,她和村民叶崇业、林怀山找到了共同语言。三人合计,决定各自贷款1万元,合伙把村子里那100亩荒山承包下来开发。

   尽管村民议论纷纷,但是办好了承包手续的三人还是踌躇满志:“我们不信那片荒地挖不出金子来。”

   荒坡上杂草、荆棘丛生,只能用镰刀砍、锄头挖。看着妻子这么累,丈夫每天都陪着她干活。三家人花了两个月时间,才把荒地平整干净。考虑到当时的龙眼价格很高,他们把100亩地全部种上了龙眼树,有石硖、大乌圆、储良、福眼等品种。

   看着满山的小树,他们满心欢喜地等待着收获的季节。1996年,果树林迎来了第一个收获的年头。可是,这一年龙眼收成不好,100亩的总收入只有1.5万元。梦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让三家人不得不作出了“分手”的决定。

    林月群分到了33.3亩果树林。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林月群认为是管理跟不上,产量低,赚不到钱。要提高果场的经济效益,就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

   分开后的林月群更加勤奋。她聘请县农科所的技术员来到果林,花3个月时间向技术员现场学习剪枝、施肥等技术。她还购买了很多科技报刊,自学现代管理知识和有关经济果林的栽培管理技术,并积极参加了县、乡、村举办的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学习,把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果树生产管理中,从实践中摸索经验。

   经过一年的学习实践,第二年出效果了——林月群的果林收成最好。她的龙眼卖了5.8万元。除了这个,她最大的收获就是掌握了一套果树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她真的从荒山里挖出了“金子”。

   有了资金和技术后,林月群底气更足了,她决定扩大承包面积。这次,林月群联合本屯蔡小珍等7位妇女一起承包了本村的荒山荒坡200多亩,并种上龙眼、荔枝、板栗等果林。此时,这片果林达到了400多亩,开创了“三八绿色工程林”的新局面。


林月群对果树林倾注了心血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