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2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罗融融 林涌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吴伟峰

   2007年3月9日,由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中国广西文物精品展”在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幕。越南文化通讯部次长陈战胜先生,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文化参赞郑国进,越南文化遗产委员会会长刘陈宵博士,中国广西文物局局长覃溥女士,越南中央、地方博物馆的负责人,中国广西博物馆代表团以及越南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中央和地方报社的记者,出席了开幕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吴伟峰不仅出席了开幕式,还参与了此次“中国广西文物精品展”的全程策划。3月20日,记者走进自治区博物馆,专访了吴伟峰馆长。

  吴伟峰先生198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现任广西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目前主持广西博物馆全面工作,曾经主要负责广西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和实施,负责广西民族博物馆陈列大纲编写和民族文物征集。主持建设了广西南丹白裤瑶族、广西靖西壮族、三江侗族等3个生态博物馆。在学术方面主要从事民族史、博物馆学、民族工艺方面的研究。吴伟峰把博物馆事业喻为朝阳产业,他说,博物馆不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对于传承文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提到广西博物馆,吴馆长介绍说,“内外结合、动静相辅、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是自治区博物馆目前的16字工作方针。“内”指的就是广西博物馆大楼,“外”指的就是广西民族文物苑。如今,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南宁从传统的国内区域中心,一下子提升到了国际区域中心的重要地位,广西的文化产业也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面对这个历史机遇,对接东盟,广西博物馆该如何做呢?吴馆长侃侃而谈。

  内外结合 动静相辅 搞活广西民俗文化展演

  吴伟峰说,中国-东盟博览会不仅仅是在经贸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也是民族文化的交流。广西博物馆有着全世界最大的铜鼓、83万年前的百色手斧、合浦汉墓出土的2000年前的西汉铜凤灯等等重要的历史文物。尤其是83万年前的百色手斧,在还没有出土之前,两面加工的手斧只有在非洲和欧洲被发现,过去东亚出土的手斧只有一面,于是西方人甚至认为东亚人不及非洲人、欧洲人聪明。83万年前的百色手斧的出土,说明了东亚人同样聪明,同样会制造双面手斧。除了这些国宝级的文物之外,博物馆内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等。博物馆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馆藏优势,向参观者展示瓯骆文明和岭南文化。

  “除了博物馆馆内这些静态的馆藏之外,还有一些动态的活动展示我们也不可忽视。”吴馆长说,广西民族文物苑是室外陈列,是博物馆大楼的延伸和扩展。苑内建有壮族、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风雨桥、鼓楼、寨门、戏台、民族手工作坊等,其间配以石林、水池和广西本土花木。民居内辅以农具、农家生活用具和民族工艺品原状陈列。广西博物馆在这些具有广西特色的建筑和幽静怡人的自然风景的基础上,依托这些资源向游客展示了很多有关广西民俗文化的动态展演。比如靖西旧州传统手工绣球工艺、传统壮锦编织工艺、苗族蜡染工艺等民间传统工艺展示,还有黑衣壮多声部民歌、侗族大歌、山歌对唱、白裤瑶打铜鼓等民族歌舞表演。除了这些,游客观众还可以参与到壮族舞狮、壮族板鞋舞、侗族多耶舞、侗族打油茶、侗族拦路歌、竹竿舞等互动演出的节目。

  据吴馆长介绍,今年博物馆还准备在文物苑内增设一些项目,比如划船唱山歌,游客还可以欣赏到具有民族特色的酿酒、做豆腐、做豆浆的过程。游客若有兴致还可以到文物苑内的阿谋美食馆内品尝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喝一碗侗族油茶,切身体会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正可谓: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民族村寨,可望可及;民族文化,有声有色。吴馆长还将文物苑的特点浓缩成6个字,那就是“精美、精致、精华”。

  走出去 请进来 加强国际民族文化交流

  去年9月,在南宁出席首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的东盟各国官员,参观了在文物苑举办的“广西民俗传统文化展演”。文物苑将白裤瑶铜鼓舞、壮锦工艺、绣球刺绣、龙州天琴等特色民俗做了精彩演绎,贏得了东盟各国官员的赞叹。博物馆利用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在南宁举办的机会发挥广西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展演了广西丰富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以及广西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等。

  吴伟峰说,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广西的民族文化也得到了更多国际友人的关注,尤其是东盟国家的人民也越来越对广西的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广西博物馆,它浓缩了广西民族文化的精华,收藏了广西最具价值的文物,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让世界了解广西的窗口。3月9日,由广西博物馆和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中国广西文物精品展”在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幕后,深受越南人民的喜爱。此次精品展展出的80件(套)文物,都是从广西出土文物中挑选出来的部分精品,全部都经过专家的鉴定,并且具有一定的级别,其中一级文物16件(套),二级文物53件(套),三级文物11件(套),并且器类、器型丰富。展出的文物,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西的文化面貌。此次展览展出的文物时间跨度也比较长,最早的是新石器时代的石铲,最晚的属于东汉时期,时间跨度比较长,前后达数千年。展览的时间截至5月15日,可以让更多的东盟国家朋友了解广西的历史和民俗文化。“中国广西文物精品展”的成功展出,还让筹办双方对进一步合作达成了共识。双方决定,今后还将在人员互相访问和培训、课题共同研究、考古共同挖掘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让老挝等其他东盟国家也十分关注我们,争相与广西博物馆进行洽谈进一步合作的事宜。

  建纪念馆 办纪念展 保护收藏中国-东盟博览会展品

  自从2003年10月8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建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这一建议得到东盟10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并写入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中国-东盟博览会由此永久落户广西南宁。中国-东盟博览会是惟一以自贸区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经贸盛会,惟一由多国政府共办且长期在中国举办的展会,至今已成功举办3届。

  为此,广西博物馆适时策划建立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纪念馆”并策划举办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纪念展”,展出了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的部分设施、用品、高层活动图片等等。形象地再现了历届博览会开幕式气势恢弘、构思巧妙、亮点频出的场景,让人们对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民的深情厚谊,对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深远意义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友谊、合作、发展、繁荣”的主题有更深的体会。

  纪念馆面向各国游客,给中国-东盟博览会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同时,“中国-东盟博览会纪念馆”也保护和收藏了这些大型活动所涉及到的展品文物。

  结束访谈之时,吴伟峰馆长表示广西博物馆将更加充分地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做好广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展示活动,让广西博物馆作为一个让世界了解广西的窗口,更好地以小见大地向各国游客展示广西的文明、中国的文明。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