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3月1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黄小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用在刘萍身上没错。

  刘萍曾在平果市坡造镇政府工作过,后调到平果卫校。1997年创办了平果市敬老山庄。善面如心吧,正是一种源于内心的爱让她萌生了创办敬老院的念头。她告诉笔者,自己打小就没有母亲,长大后看到很多老人独自生活很孤独,每每看到这样的老人,刘萍内心的怜惜之情油然而生。尤其是结婚后,家公瘫痪在床三年,那时候,丈夫也很忙,她一个人下班回来后还要伺候家公,那阵子真是累极了,她就想,如果能有一个地方,把像家公这样的老人家集中起来照顾,那不是减轻很多家庭的负担了吗?刘萍把这个想法告诉民政部门的领导后,得到他们的肯定和支持。1999年,刘萍辞去了原来世人眼中的“金饭碗”,和丈夫一起筹资创办了第一个敬老院——平果市怡福园敬老院。为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2005年刘萍又增加投资300多万元扩建了敬老山庄,目前这里共有100多个床位,收住80多位老人。

  走进平果市敬老山庄,暖暖的阳光洒满了一地,四周静悄悄的,老人们有的在打盹,有的在看报,有的在攀谈,有的在散步……一切都与世隔绝了,这里是老人们的乐园。刘萍告诉笔者,为让住到敬老院的老人有“家”的感觉,她和管理人员们苦心经营着,设立娱乐室,让老人们在茶余饭后打打牌,下下象棋,看看电视,翻翻书等;设立医务室,配备急救药品和设备,一旦有人出现意外马上可以进行抢救;定期检查老人的身体,做到三天一小检,每星期一大检;科学调配饮食,每餐都有两菜一汤,荤素搭配,饭粥结合。如果哪位老人身体不舒服要求开小灶也可以。刘萍告诉我们,护理老人不仅要护理好他们的身体,还要让他们精神也快乐。住到敬老院的老人中,有的常年卧床不起,有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刘萍和其他护理人员一起,每天细心地给老人打扫床铺、更换衣服、观察病情;给老人端水喂饭,洗澡、搓背、洗头洗脚、修剪指甲、端屎倒尿。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常常将大小便沾到衣服被褥上,甚至用手抓着乱抹。刘萍一点都不嫌脏嫌臭,总是及时给老人擦洗干净,重新换上干净的被褥和衣服。生活护理上细致入微,精神上倍加呵护。刘萍非常注意老人的情绪变化,今天哪位老人高兴,哪位老人郁闷,她都一清二楚。有一位老人刚到敬老院的时候,精神非常压抑,有时候一整天不说一句话,还常常借酒消愁。刘萍就经常借故接近他,跟他聊天,还拉着老人参加各种活动,劝他控制酒量。慢慢地,老人很快就变得开朗乐观起来。李道汉老人刚刚住进敬老院的时候,动都动不了,刘萍和护理人员就经常给他按摩、带他出来散步,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好,见到他的时候,老人正自己转着轮椅在院里晒太阳,面色红润多了。

  刘萍和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让老人们有一种家的感觉,许多老人住进来后就舍不得离开了。2000年春节,韦邦胜老人的子女到敬老院把他接回家团聚,吃完团圆饭后,老人就闹着要回敬老山庄;还有一位老人,他的子女曾想把他送到南宁福利院护理,但怎么说,老人就是一句话:“我在这里很开心,哪也不想去。”刘萍告诉笔者,自创办敬老院以来,曾经接收过150多位老人,过年的时候,老人们基本不回家过年。石锦珉、李凤菊等9对老人还在敬老院里喜结连理,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采访结束了,笔者告别了敬老山庄。心想,以后等我们老了,就住这样的敬老院。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