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0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黄兴忠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人物感言:只要坚持,合理安排,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带领全村群众走上致富路。

  村里修路,他捐出17万元。

  为村里的事,他经常失约,造成与客商谈不成生意,为此,一年至少损失50万元收入。

  村委办公室的音响、办公桌及村部的装修,全都自己掏钱。

  他就是东兴市河洲村党支书、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项志勇,一个拥有年产值百万元实业公司的老板。

  “你图啥,放着生意不做。”妻子抱怨。

  “我都说了不要去做这个支书,这不,自从做支书以来,家里倒贴几十万元不说,经常客商找不见,生意每况愈下。”母亲唠叨。

  项志勇每次都笑着回应:“帮村里干事也是我的事业”。

  东兴镇领导则高兴地认为,他们选了一个好支书。镇政府副镇长莫海波说,2005年,镇党委发现项志勇是河洲村支书最合适人选后,决定派人找他谈话。谈话前,他们认为一个在东兴市已安家多年并拥有一个年产值百万元的公司老板,不可能屈就担任一个穷山村党支书。没想到镇领导登门说明来意之后,项志勇爽快答应了。

  从当选支书的那天开始,他就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和自己公司的很大一部分资源投入到河洲村建设中。如今他已从自己公司拿出了17万元,修通了8000多米的砂石路,计划每年修2-3个村组路。在他上任前,全村32平方公里的辖区范围,只有不到10公里的机耕道,现在却有了总长度达15公里的环村砂石路、300多米的水泥路,解决了7个生产组上千人的“行路难”问题。

  要想富,首先要提高素质,从落后的观念走出。于是,他每年从公司拿出6万元,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去外地考察学习。去年3月18日,他包了一辆大巴车,组织村里37个党员群众代表去到恭城瑶族自治县参观学习生态建设。

  他告诉记者,不光村干部素质要提高,全村村民素质也要提高。他又掏出10多万元,建起了一个文化学习室,还建成了一个占地3000平方米且设有篮球场、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的活动广场,还组建采茶剧团、武术醒狮队、乡村文艺队、足球队、气排球队和拔河队,经常参加市、镇两级举行的各种文体活动。

  他头脑灵活,将全村规划为东片、中片和西片,实施各具特色分片开发战略。东片办度假旅游区;中片发展无污染、高附加值的无公害蔬菜和优质水果种植区;西片依托山岭建生态公园。还充分利用自己开公司的优势,将村民种的红薯包装成“红姑娘”品牌,采取“公司+农户”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实现了全村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目前,河洲村“红姑娘”红薯的种植面积已由原来的不到33.3公顷提高到现在的133.4公顷,仅此一项,就使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多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