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0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徐德坤 王秀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陆川县沙坡镇的大山深处,有个名叫龙湾的小村庄,曾经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4年前,46岁的刘桂森放着包工头不当,回村当选村委会主任。短短几年功夫,他倾其所有,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创业,彻底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

  龙湾村曾是全县最出名的“无路村”,村民走的是羊肠小道,过的是肩挑手提的生活,外出要借道北流市石窝镇煌炉村。开通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是几代龙湾人的梦想。刘桂森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群众修路。听说要修路,群众的积极性很高,纷纷变卖谷物、牲畜、家禽等,共筹集到修路资金1.2万元。区区一万多元,连修路的启动资金都不够,刘桂森知道,对于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的村民来说,已经是尽最大能力了。横下决心要修路的他,瞒着妻子自掏腰包20多万元,请来勾机、修路机,带着全村党员群众,日夜奋战在龙湾——黄沙水的修路工地上。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这条长9.2公里的四级路基初步形成,拖拉机、摩托车能顺利通过了。随后,他又投资50多万元对道路进行全面修整。到2005年底,这条道路全线贯通,龙湾人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道路。采访时,刘桂森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公路修通前,荔枝、龙眼、八角、土鸡等山货运出山外,每公斤物资运费高达0.6至1元钱,现在只需0.1元。

  道路修通了,但群众的肚子还是吃不饱,要让群众真正富裕起来,还得想办法。刘桂森根据龙湾村山多地少的实际,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种养经济。他邀请农技人员到村里举办荔枝、龙眼、八角种植技术培训班,激发群众的种植热情。目前,全村已有荔枝200多公顷、龙眼153公顷、八角林67公顷、速生桉经济林200多公顷。这些“摇钱树”每年可以给乡亲们带来人均收入500多元。此外,他还引导群众利用山岭放养土鸡,打响了龙湾土鸡品牌,县城的许多宾馆饭店纷纷前来采购,供不应求。据统计,全村饲养土鸡100羽以上的农户有43户,占总户数的93.1%,平均每户每年靠养鸡就可收入6000多元。村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621元上升为2006年的2240元。

  在千方百计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刘桂森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积极为村民做好事实事,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2004年夏天,他借助农网改造的东风,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全力架设线路,使村民全都用上了电,结束了“煤油时代”。2005年,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他又多方联系,给村民安装上了电话和闭路电视,目前全村已安装电话100多部,安装闭路电视80多台,手机也进入平常百姓家。今年,他又出资2.2万元,帮助3个五保户、特困户建好了砖混结构的水泥房。据了解,刘桂森在村里扶助救济过的困难群众有10多户。最令人感动的是,近年来刘桂森投入各项公益事业和扶持困难群众的资金超过75万,而他自己家住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的泥砖瓦房,看的是一台47厘米的彩色电视机,最值钱的是一辆用来走村串户的摩托车。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