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6月30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陆波岸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黄时沛在练习书法。陆波岸 摄


    6月23日,夏至节的第二天。

    当宾阳人还沉浸在昨天疯狂吃狗肉庆祝夏至节的氛围里的时候,一个被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为“沛哥”的人的心情却显得非常平静——他早早起床,和往常一样,不紧不慢地将一张张雪白的宣纸铺在家中客厅那张并不宽的饭桌上,忘情地挥舞毛笔,练起书法来。

    “沛哥”叫黄时沛,他在宾阳县芦圩镇那简陋的家里就连狭窄的走廊、厨房、卫生间,都挂满了自己的书画作品,整个家俨然一间个人书画展览馆。这位一头银发的老人,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岁月里,耕耘着一个不平凡的梦,60年如一日,波澜不惊,心如止水。

墙脚涂鸦的孩子

    这是一堵墙和一个孩子的故事,有时还披着一抹夕晖或晨曦。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宾阳县新桥镇马岗村村中那堵墙,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一个小学生蹲在墙脚专心致志地涂画着,有时候一蹲就是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

    “阿沛这孩子又在乱涂乱画了。”村里老人看到这情景,常常如此说,但谁也不去责怪他,任由他画够画累画饿了就自己回去。

    阿沛就是黄时沛,自小受到连环画的影响,从上小学开始,他就着迷着画画。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没有太多的笔墨纸钱,他只能蹲在村中那墙脚,捡着瓦砾、小石块或火炭,按着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不停地“创作”着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作品”。

    已经60岁的黄时沛回忆当时的情形,还是一脸的天真。他说,蹲在墙脚“涂鸦”那是一段十分美好的回忆,这段日子为自己这一辈子的书画人生打下了基础,培养了他最原始的书画兴趣。

    他告诉记者,他入学就开始描红。那时候经济困难,从高小到初中,都是买墨水粉自己做墨水写字的,一包墨水粉可用一个学期。但那时候的他还不知道什么叫书法,只知道写字,一笔一画把字写得工整。直到初中,他才得到一本楷书字帖,认真临摹了几天毛笔字。

    初中毕业后,这个喜欢涂鸦的孩子,回到了家乡马岗村参加集体劳动。作为一个“有文化”的青年,黄时沛被推荐为生产队记分员,常常负责将生产队工分抄录上墙公布。由于受到“文革”那个年代特有“标语文化”的“熏陶”,看着那些用毛笔抄写的大字报满天飞,深藏在他心底的书画爱好又掀起波澜。于是,他从微薄的收入中省出笔墨纸钱,购置文房四宝,开始高一档次的“涂鸦”。

    这个时期,虽然已经不用蹲在墙脚捡着瓦砾“涂鸦”,但在马岗村人的眼里,阿沛还是那样的执着,那样的认真,几乎是一丝不苟地耕耘着他心中的梦想。

橱窗里的书法展览

    喜欢、执着、痴迷。书法这个爱好伴随着黄时沛在风雨人生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直到今天的花甲之年。

    有时候,人是在“逼上梁山”这样的环境中成就一种意想不到的事业的。1979年,大学毕业生黄时沛被分配到县文化馆工作,负责六冯渡槽工地宣传、出墙报。那一年,宾阳县组织春节书画展,他录写的一幅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品,获得了三等奖。昔日涂鸦的孩子,被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层层包围。

    1980年,黄时沛被调到《宾阳日报》副刊部当编辑,每天收到很多书画篆刻作品。“平时没有读过‘篆’,草书也认不得几个,觉得这样混当不好副刊编辑。”黄时沛说,1982年起,他从篆刻学起,进而比较系统地学习楷书、草书和隶书。1989年,他还自费参加江苏无锡书法艺术学校行草专修班函授。

    “书法之美,实在让我欲罢不能。那时,我几乎一心只学书法,发誓将这门艺术学到手。”黄时沛说。

    在书法这个艺术“大染缸”里越陷越深之后,黄时沛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渐渐觉得,在报刊上发表或在书展中拿出一两幅作品已经不够瘾,搞个人书展在心中逐渐萌发。

    一番自我否定肯定之后,黄时沛终下决心:“当地没有人搞过书法展,那就让我先走一步吧。”

    1988年冬天,黄时沛拿出自己认为满意的80幅书法作品,在宾阳县城一排很大的橱窗里展出,把涂鸦孩子的梦想与收获展示于众。

    之后,黄时沛又把这样的书法展览办到了南宁,首府市民也能欣赏到他个人的书法作品。前后6次橱窗书法展览,黄时沛向人展现了自己,也圆了自己儿时的梦。

人生的“精神鸦片”

    “如今学书法,不再是为了工作需要……我只将它当作一个长长的梦,让自己进入这个梦中,使我的精神得以安宁,得以慰藉,收获乐趣。书法是我的‘精神鸦片’,我愿沉醉于它一辈子永不分离!”在一篇题为《学书梦》的散文里,黄时沛把书法从技艺提升到了精神享受的高度。

    “风雨交替,墨海纵横心如止水;日月轮回,砚田耕耘梦枕清流。”读着《书画诗联集》这本收集黄时沛几乎一辈子书画耕耘付出与收获的作品集,记者心田泛起的层层涟漪,涌成了这样的一句话。

    有人这样说,沉浸在书画创作中,你的情怀不只是流露于笔与纸之间。大笔挥下的是气魄,是灵魂,是对山川大地、高山流水朴实的礼赞,是文人墨客述说自古不变的情愫。熏陶于此,心境将是明亮清澈的,怡然之情犹如永不干涸的泉水,在心头汩汩流淌。

    砚田长春,痴情未了。“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对于像我这把年纪的人来说,干这一行不是为了钱,重要的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修身养性。”黄时沛一边铺宣纸一边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