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12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黄国慧 卢大任 张华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武鸣县首批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总结》这样描述他:引进了节能型龙眼干加工、捕食螨生物防治、龙眼标准化栽培等技术,建立了1800亩龙眼标准化示范基地和800亩砂糖桔标准化示范基地,并引导果农建立了14个龙眼干加工炉,形成日加工10吨鲜果能力的龙眼干加工基地,注册成立了双桥镇下渌村水果蔬菜行业协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他就是武鸣县水果办干部、武鸣县科技特派员曾之京。

  与水果结下不解之缘


     今年37岁的曾之京1989年初中毕业时,当老师的父亲要他子承父业。但曾之京却选择了园艺专业。父亲通情达理,说你从小喜欢果树,那就读吧。的确,曾之京太喜欢果树了。还在读初中时,由于家里穷,不轻易买水果吃,见邻居家种果吃果,曾之京就有个心愿:在屋前屋后种果,让全家一年四季都有果吃。从此,他到哪里都留意果树,见到好的果树苗就挖或买回来种。1991年,曾之京中专毕业,被分配到武鸣县水果办工作。

     进县城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负责科技项目和技术培训工作,这对于一个农家子弟来说也算是天遂人愿。但曾之京并不贪图安逸的县城生活。

     1992年11月,他卷起铺盖,来到距县城30多公里的锣圩镇淝阳村蹲点,一住就是大半年。当时,淝阳村群众自发种植红江橙近200亩,尝到了没技术的苦头。曾之京在村里安顿下来后,立即举办红江橙栽培技术培训班,引进新品种,手把手教给群众果树管理技术,树立起群众种植红江橙的信心。现在,淝阳红橙种植面积已近2000亩,年纯收入达600多万元。

     之后,曾之京又到单位下属的陆斡那羊果场当场长。在果场,老场长丰富的知识让他感到了压力。于是,他决定“回炉”——报名参加高考,并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广西大学农学院果树专业,1998年学成回到单位。

  以技术赢得果农心


     2003年,曾之京被委以重任,到锣圩镇淝阳村任“淝阳红橙”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项目主持人。经过他们一年的努力,“淝阳红橙”标准化生产技术地方标准终于于2004年发布。

     这个项目有个内容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主要是“以虫治虫”达到不施或少施农药、生产无公害水果的目的。为此,曾之京多次举办培训班,传授捕食螨放养技术。捕食螨放养到果树上后,每月他都要到地里观察两次以上。放养后的四十天内,捕食螨的繁殖不比害螨快,有的群众担心不成功,问要不要喷农药杀虫。曾之京查看后,就以“猫还小,等猫大了老鼠就遭殃”的比喻来鼓励果农。但个别果农不相信,就施用化学农药,结果把益虫和害虫都杀死了,以后多喷了10多次农药也不见效。这件事以后,果农们对技术人员刮目相看,争相拉到家里以贵客相待。

     有一次,曾之京和其他技术员到陆德林果园里观察捕食螨生长情况,发现有些问题,就打电话叫他到果园来。等处理完毕已经很晚了,陆德林拉住他们不放,要他们一定吃了饭再走,还端出了已泡了15年的珍藏药酒……

  主动请缨自己加压


     2005年,武鸣县实施科技特派员驻村制度,选派四位科技干部到村里指导农民标准化种养,曾之京就是其中之一。作为科技特派员,曾之京被派到武鸣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双桥镇下渌村,任务是推广龙眼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促进该村生产发展。

     双桥镇下渌村是个龙眼种植大村,村民依靠龙眼种植富了起来。然而,由于没有进行标准化生产,抗自然灾害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差,推广龙眼标准化生产技术是当务之急。但是,曾之京到了村里后,看到低洼地的龙眼经霜冻已无法恢复元气,而一些农民已开始改种砂糖桔。曾之京向领导汇报,主动请缨,自己加压,主动要求在推广龙眼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同时,推广沙糖桔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获得上级批准。这样,他又多了一项工作。

     曾之京克服困难,开展了龙眼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达350人(次);曾之京还通过协会,开展水果蔬菜技术的开发、试验、示范、咨询活动;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服务,为会员提供优质品种、市场信息;组织会员进行经验交流、产品推介和展示活动。引导农民经纪人和种养营销专业户跑市场、捕捉市场信息,蔬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曾之京还多方引进科技示范项目,依托区农业厅等有关单位引进了柑桔捕食螨生物防治项目。

     村民韦世林种有20多亩砂糖桔,但由于没有技术,虫害多,保花保果难,产量低,质量差。曾之京就以他的果园为示范,教给群众生物防治、环割和喷叶面肥保花保果等技术。2006年,韦世林20亩砂糖桔收入30多万元。现在下渌村种植砂糖桔800多亩,促进了农民增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