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1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廖景标  苏宗海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记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农金生


  人物小传:

  他参与制糖系统技术改造及制炼车间硫磺炉改造,提高制炼车间产品质量、总回收率,白砂糖产率提高1.74%,仅几项年增收节支近300万元。在灵山县陆屋欧亚糖业有限公司,谈起工厂的发展变化及今天所取得的成绩,许多人总会说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最近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的制炼车间主任农金生。

  

  农金生是一名由复员军人成长起来的出色的技术中坚。25年来,凭着对工作热爱的精神,他积极钻研工艺技术,和其他技术人员不断改造制糖流程工艺,得到了公司的肯定和奖励,连续6年被评为生产标兵、先进工作者以及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一心一意抓技改

  1981年1月,复退军人农金生来到灵山县陆屋糖厂(陆屋欧亚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报到,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刚进厂时,他对制糖行业“两眼抹黑”,什么也不知道。但农金生做什么事都爱动脑。他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向老工人、技术人员学习,很快就熟悉了全部制糖工艺,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

  陆屋欧亚糖业的蒸发、加热汽凝水排放系统工艺落后,生产中经常出现汽凝水排放不畅,出现串汽现象,浪费大量能源。农金生和其他技术人员经过充分论证,拿出技改方案,争取到公司投入14万元对该系统进行改造,解决了各汽罐之间的串汽难题,提高了传热效能,彻底告别了烧煤的历史(往年每榨季烧煤600吨左右)。仅这项技改,从2003/2004榨季至2006/2007榨季,车间累计少烧木柴2000吨,出售蔗渣1.5万吨,为公司增收200万元。

  2004年4月,农金生和有关技术人员又提出对硫磺炉中和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公司通过投资方案后,他为了技改成功,白天十多个小时泡在车间,晚上还要查资料、核数据。他连续劳累引发了高血压并发症,不得不住院治疗。但他住院不“安分”,仅几天就偷偷溜出医院回车间主持技改。此后一直是边工作边治疗,直至项目完成。这一技改使制炼车间在产品质量、总收回等生产主要指标上取得显著成效。2004/2005榨季至2005/2006榨季,制炼车间共生产高品质糖1万吨,仅此一项共为公司增收了50多万元,吨糖成本降低200元以上。

  虚心学习出效益

  对已取得的成绩,农金生永不满足。他认识到,同国内外、区内外先进企业相比,陆屋欧亚糖业的技术和管理,都还存在着差距,为此,他非常珍惜每一次公司组织参观学习的机会。

  以往,每榨季结束后制炼车间对机器设备的保养,都是简单拆卸后用水冲洗了事,机器的零部件损毁严重,维修成本高。有一次,农金生在外出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同行对机器的保养是把每台机器从主体到零配件全部拆下,分门别类堆放好,易生锈的部件上好油、用纸包,从而提高机器的完好率。他回车间后,也照着做。这一新保养方式,为工厂杜绝维修材料浪费,降低生产维修成本作出了贡献。

  严格管理上水平

  制炼车间是陆屋欧亚糖业的主要车间,员工200多人,设备众多,管理复杂。为给公司提高效益,农金生除严格要求自己外,还十分重视员工素质的培训。他经常利用班前、班后的会议对员工进行爱岗敬业、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员工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岗位技能水平。

  经过几年的努力,农金生所领导的制炼车间,目前各个岗位各道工序的制度十分完善,制炼水平也上到了一个更高层次。在澄清方面,他们严格控制了清汁PH值,使清汁排放透明清澈,色值较低;蒸发方面,他们控制好1号入罐的蒸汽温度,防止温度过高,造成糖分转化,增加糖浆色值。在煮糖方面,他们严格执行煮糖制度,甲乙丙糕及各系种子的纯度要控制稳定,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平衡。在煮糖时间上,他们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不超时操作,减少各项辅助时间及罐中糖糕的着色和糖分转化损失,为生产高品质糖创造了条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