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0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韦焕良 苏宏流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记全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方有色冶炼有限责任公司一车间主任韦海荡

  人物小传:

  1995年3月,韦海荡离开了养育自己的故土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乡,来到了民营企业南方有色冶炼有限责任公司打工,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农民工。

  这位出生山区的农民儿子,干起活来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工作中刻苦钻研,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为企业赢利立下功劳。1997年他被提拔为车间主任,多年来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2006年被评为公司优秀车间主任,连续3届当选公司职代会代表。

  南方有色冶炼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南方告诉记者:“有一个韦海荡,我们公司可以起步了;有两个韦海荡,我这个总经理的腰杆就硬了;有10个韦海荡,那公司一定能振兴起来。”

  韦海荡的同事这样对记者说:“真怪,尽管韦海荡性格内向,但他身上似乎有一股无形的磁力,大家都愿意向他看齐。”

  这样的评价、这样的话语,表达了南方有色冶炼有限责任公司上下对韦海荡的真情实感。

  1995年3月,韦海荡从农村来到了南方有色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当上了一名有色金属冶炼工。他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那就是不断追求上进。

  “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做一名好工人。”韦海荡说。当然,在韦海荡的心目中,这个“好”字绝不只是传统上的做好本职工作,而是不断创新,用一流技术创造一流业绩。他深知,拥有智能型的工人,企业才能更有竞争力。

  韦海荡所在的企业是民营企业。他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就节衣缩食,订购有关业务书报刊,上班带书到现场对着设备看。对在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他留意收集整理,边摸索边实践。下班后他躺在床上看书,慢慢体会各种冶炼知识。靠着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他很快从一名不懂专业技术的门外汉变成冶炼行业的能手,从对管理一窍不通的工人成长为车间主任。

  2004年,公司生产的粗锑因含铋、铜元素过高,造成积压。韦海荡带领15人组成的攻关小组,挑灯夜读,查找资料,依靠集体的智慧,通过在控制温度上做文章,进行粗锑二次灰吹法,分离铋、铜,降低粗锑里的杂质含量,使粗锑变成了二号锑,提高了锑的产品质量。通过此种方法,公司处理了原库存的2000多吨粗锑,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韦海荡不仅在技术上刻苦钻研,而且脏活、累活、危险活抢着干,干在先。

  一年冬天,烧结尾风机风叶倒刮,造成机座断裂,粗炼车间停产,急需抢修。他知道这一尾风机的损坏,不仅影响到公司里的生产,而且也影响到车间工人们的直接利益。他顾不上休息,马上赶赴现场抢修。机子大现场小,不宜所有的人都进去抢修,于是韦海荡把大家分成几个小组,轮换抢修。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虽然是冬天,但在高达50摄氏度的艰苦环境下,一干就是几个小时,脸被高温烤红了,汗水把衣服湿透了。经过一天一夜的紧张抢修,他带领有关人员终于把尾风机修好了,车间又恢复了正常生产。

  韦海荡还有一颗滚烫的心,关心着车间工人们的衣食住行,不管哪个工人家里有红白喜事,他都到场。2006年,车间的侯胜新回家修建房屋时,不慎跌伤住院,韦海荡得知后买了营养品到医院看望。侯胜新家庭生活困难,小孩在上大学,他不想住院治疗。韦海荡就安慰他,要他安心住院把伤治好。韦海荡回去后发动大家献爱心,并带头捐资。很快全公司上下都解囊捐资,使侯胜新感动不已。“像这样的事韦海荡到底做了多少,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