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林涌泉 肖亚群 许 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访中国现存的惟一壮锦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女士

  2004年,她精心织就巨幅壮锦壁挂——“双凤朝花”献给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2007年7月,她又饱含深情制作了世界最大的壮锦,满载着广西壮乡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的诚挚祝贺,给香港同胞留下了“最大壮锦现香江,锦上添花庆华诞”的美好印记;她就是情系博览会、我国现存的惟一壮锦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女士。

  最大壮锦现香江 锦上添花庆华诞

  带着世界上最大的壮锦,满载着对香港人民的最诚挚问候,谭湘光与她的壮锦已经在香港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2007年7月,在香港将军澳会展中心的日子,谭湘光和她的巨幅壮锦是最受参观者关注的。

  香港的观众在她的周围久久伫立,试图解出那小小“竹笼机”中的秘密。

  “壮族人民真是够聪明!很久以前就能用这么简单的一个竹笼织出这么漂亮的壮锦,真是了不起啊!”在将军澳,谭湘光带去的壮锦系列产品受到广大香港市民的喜爱,壮锦包,壮锦扇、壮锦坐垫,壮锦披肩……所有壮锦制成的产品均被抢购一空……

  谭湘光和她的壮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吸引了如此多的眼球?

  壮锦,产生于宋代,兴盛于明代,因为壮锦的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象征吉祥与祝愿,曾被明王朝列为贡品,是权位的象征。在古代广西,也只是壮族土司才能使用。新中国建国后,普通百姓也能使用壮锦了。那时几乎所有的壮族女子都会织壮锦,家家户户都有织锦机。壮族人民用壮锦制成各种日常用品,美观大方,经久耐用。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因为工艺复杂,制作耗时,而且造价也比较贵,壮锦制品逐渐被工业织布制品所代替。于是做壮锦的人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织锦的壮族妇女已渐渐老去,有的已经去世,而年轻女孩已经不学织锦,懂得织锦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这曾经辉煌的壮锦文化,几乎落到了“后继无人”的边缘,逐渐衰落。据广西博物馆统计,到了1998年,整个忻城只剩下3台织锦机,2000年以后就连一台都没有了,如今壮锦工艺濒临失传。

  谭湘光作为宾阳第二代织锦传人,是目前中国现存的惟一壮锦大师,是广西宾阳县濒临失传的壮锦工艺的惟一大师级传人。她带着贵为古代贡品——千针万线手工纺制的精美壮锦,“锦上添花”贺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光彩照人,怎能不惹人喜爱?!

  心细情坚成大师 苦心经营传技艺

  谭湘光是全国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师从已故全国第一届工艺美术大师——梁树英。今年1月11日,谭湘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颁奖大会,当时全国共有161人获此殊荣,颁奖当天只有52名代表有幸上台领奖,而谭湘光便是这52人当中第一批上台领奖的工艺美术大师,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亲自为她颁发了“全国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证书。

  谭湘光和她的师傅梁树英,实在有缘。她们的住处正好门对门,谭湘光从小就看着她的师傅织锦长大。

  谭湘光16岁那年正式拜师学艺,成为梁树英“门当户对”的弟子。当时,跟随梁树英学织锦的不止谭湘光一人,但是她们当中有不少人因为缺乏耐心,没有学到织锦的真功夫;有的则在出嫁后放弃了自己的织锦手艺。惟有谭湘光耐心学习,刻苦钻研织锦技术,即使出嫁了也不放弃织锦。

  谭湘光与师傅梁树英情同母女,师傅织锦的一招一式,谭湘光均能铭记于心。此外,师傅还经常带谭湘光深入到广西的三江、融水、龙胜等少数民族地区采风,收集优秀的传统壮锦图案。师徒俩常常将图样从壮民手中借回到住处,并连夜描摹借鉴,一干便是通宵达旦。久而久之,织锦成为谭湘光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1984年,29岁的谭湘光,当上了宾阳县民族织锦厂的厂长,在壮锦产品的开发上下功夫,使产品的种类和档次都有了长足进步。同时她还积极培养接班人,希望能够有更多掌握壮锦工艺的人。在她的努力下,宾阳县的壮锦工艺已经有了第三代传人。而今,从宾阳民族织锦厂退休已有5年的谭湘光受聘于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继续为抢救濒临失传的壮锦工艺、弘扬壮锦文化而奔忙。

  壮锦走俏东盟市场 “壮锦产业”前程似锦

  2004年,谭湘光精心织制献给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巨幅壮锦壁挂——“双凤朝花”,亮相于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专题馆,受到了东盟各国客商的青睐。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当场就接到了几个跨国业务合作订单:先是旅居泰国的华侨商人慕名专程前来洽谈,希望订购一批壮锦系列工艺品,并盼望该研究所能派人去泰国进行学术、技艺交流。而后,柬埔寨、老挝的商人、工艺品行家也纷纷前来,分别与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要在柬埔寨、老挝市场推介中国壮锦工艺美术品,并组织人员来广西接受专业培训。在中国留学的越南青年阿福,看了展品后说:“我要争取在留学期间去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拜师学艺!”

  今年7月,谭湘光与她的世界最大壮锦惊现香江“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载誉归来之后,慕名前来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定制壮锦产品的客商络绎不绝。

  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刘惠军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说:“现在,我们有接不完的壮锦订单,国内的、国外的都有。很多政府机关走出去举办招商引资、访问交流等活动,所送的礼品大都选用我所谭湘光大师和她的弟子们所织制的壮锦产品。前些日子,由广东商人投资在越南胡志明市建造的一家五星级酒店的主管也来我们这里订货,说是要1800套七件套的壮锦床上用品。他说壮锦做成的床上用品特别典雅别致,最能显示酒店的档次,最具有中国的文化气息。”

  “随着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日益临近,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意识的不断深入,来自东盟国家的壮锦订单一定会越来越多。面对这样一个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织锦技艺的大好时机,”刘惠军所长高兴地说,“我们要引进一些工艺美术院校毕业的专业人员,协助谭湘光大师,根据客户的订单,开发和研制出新的花色图样和产品款式来。”此外,刘所长还拨出专款,加强对研究所下属的壮锦织制厂的建设,购进新机器,培养更多的织锦工人。近日,4台从杭州引进的龙头提花机已经到位,开始运作。与此同时,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与仙葫区及周边的一些专业家纺加工制造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研究所研制的新的系列壮锦样品能尽快地成为成品,以满足市场对壮锦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刘惠军告诉记者,由于壮锦有“通经断纬”的特点,要制成色彩丰富、图样精美的壮锦,不可能完全靠机器,必须要有谭湘光大师以及她的弟子们的巧手参与才可以完成,所以即使是有现代化机器参与壮锦织造,也不影响壮锦本身手工艺制品的独特魅力的体现。而且由于各类产品的规格不同,传统的“竹笼机”和现代的机械化织机各司其职,“竹笼机”不会被现代织机取代,这对保存和挽救濒临灭绝的壮锦传统织造工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去年8月,中国家用纺织品协会已经向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发出邀请,承诺要在位于江苏南通的中国家用纺织品展示中心预留一个展位,专门展示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研发出来的一系列壮锦产品。看来,谭湘光大师这下更忙了!

  今年9月,中国家用纺织品展示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10月28日,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如期召开。所有这些,都会将广西的壮锦系列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给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带来更多的跨国壮锦订单,“壮锦产业”前程似锦!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