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家玲常讲“我的能力有限,办不了惊天动地的事,所以只能办些小事、实事”,但正是这些日积月累的小事、实事,让他获得了干部的信任和群众的好评。任武宣县黄茆镇党委书记两年多来,韦家玲坚持诚信带班子,垂范取公心,使该镇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
2006年6月,韦家玲到黄茆镇任党委书记。上任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搞调查研究。在书面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时,不少人都写下这么一条意见:班子说话不算数……这让韦家玲吃了一惊。
经过了解,原来几年前该镇77名干部职工集资2.3万元建苗圃,后因涉及纠纷,虽经打官司要回了钱,却又被镇里挪用,集资款拖欠多年未还,干部职工十分不满。韦家玲当即召开党委会,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商议。韦家玲说:班子诚信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会议拿出了筹资还款的办法。结果,不到4个月,镇里就还清了拖欠干部职工的集资款。此举在干部职工中反响强烈,并对新班子刮目相看。
班长不好当,身后千人看。在平时工作中,韦家玲总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他必带头做到;规章制度出台,他必率先执行;职工思想有状况,他主动了解;群众生活有困难,他全力解决。在他的带领下,黄茆镇领导班子空前团结,在2006年度乡镇班子考核中名列前茅。
抓党建 强经济
作为镇党委书记,韦家玲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经济,使党建和经济工作同步推进。他结合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狠抓党员培训,通过推行菜单自主选学、建立跟踪服务机制,激励农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仅今年,该镇已举办培训班22期,培训党员1400多人次,使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
在此基础上,韦家玲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以“三个一”为抓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即一根蔗——在稳定甘蔗面积的基础上,引导和指导蔗农进行深耕密植,提高单产,2006/2007榨季的进厂原料蔗达到22万吨,增长8万吨。一头牛——引导群众发展养牛,形成了“家家养有牛、村村有养殖小区”的发展格局。一个果——引导群众扩大大果枇杷、杂交柑、百香果种植面积,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经营。为引导群众扩大水果种植,2005年,他带着上额、尚文两村干部群众,包了4部大巴去柳州考察百香果种植。回来后又广泛发动群众,并促成签订购销合同。上额村种的180亩百香果,每亩可获利3000元,比种甘蔗增加两三倍收入。村党总支书记黄永初说:“如果没有韦书记搭桥,哪能赚那么多的钱?”二是以惠民为出发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出了以引进高科技企业为主,不求大,不求全,只求惠民面广的思路。去年招商引资突破了200万元的目标任务。三是以便民为出发点,抓好城镇化建设。抓好黄茆车站、街道路两旁的建设,完善好了黄茆镇市场,突出市场功能,发挥市场作用。2006年,全镇财政总收入达22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3元。
办实事 得民心
“要致富,先修路”。这话对于黄茆镇8个村民委的群众来说体会最深。多年来,这8个村民委竟没有一条像样的四级路。这让韦家玲十分着急。他亲自带着8个村的干部,找县交通局领导汇报,积极争取修路的建设项目。经过努力,去年上半年终于争取到了村级四级路项目。目前,已建好两条路,在建的3条,另有两条在规划中。
尚文是黄茆镇第二个修通水泥路的村民委,村党总支书记莫测顺说:“过去村路坑洼,种什么都运不出去,现在好了,一公里长的水泥路从公路下来一直进村,进出方便,今后种的养的定能卖个好价钱。”新贵村1.8公里的水泥路正在建设当中,党总支书记陆干信说,9月底开始铺路,11月底砍蔗就不愁运不出去了。
类似这样的实事好事,韦家玲上任以来做了很多。他筹资2万多元,使停亮了6年之久的黄茆街路灯在2006年春节前重新亮了起来;为丰富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他争取资金7.5万元建好了灯光球场;他多方筹措资金70多万元,将“烂尾楼”改建为职工宿舍和食堂……仅2006年,他就为职工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25件,得到干部群众的称赞。
有优秀的班长必然出优秀的班子,有优秀的班子必然出优异的成绩,在韦家玲的带领下,黄茆镇2006年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他个人也被评为县级、市级、自治区级优秀党务工作者。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袁军: 身残志坚 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初冬时节,沿着弯弯曲曲地羊肠小道,踏着杂乱无章、时断时续的青石向上攀爬,翻过陡峭的山坳,隐隐约约听到了山羊咩咩叫声和狗狗汪汪叫声。走近一看,金黄的玉米棒正在懒洋洋的“晒太阳”,牛棚里牛儿 【详细】
第一书记梁明军:脱贫“勤务员” 致富“引路人”
【导语】2018年4月,百色市那坡县委组织部从县发改局选派梁明军到平孟镇平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任后,梁明军积极担当作为,埋头苦干,尽心尽力为民服务,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的“勤务员”和致富&ld 【详细】
靖西市禄峒镇杨超厅:靠种桑养蚕脱贫致富
8月3日下午,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禄峒镇平江村蚕茧收购点,收购商对杨超厅蚕茧进行刷选、装袋、最后称重,按当前的市场价格和蚕蛹的品质,他将获得3000多块钱的收益。前些年,他外出打工也获得一些收入,但当时父母身体欠佳,小孩上学,获得收入不够一家5口 【详细】
“东风风来满眼春”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恭城一对年轻夫妻的产业得到县委书记高度赞扬
邱云敏和丈夫莫元军都是“80后”,结婚之初,家庭收入以丈夫在外从事建筑业为主。随着桥头村力促打造“中国健康养生第一村”的蓝图步伐进程,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夫妻俩决定把房子装修搞民宿产业 【详细】
逆袭人生 ——蒙芳真用勤奋演绎脱贫路
瑶山深处,天刚擦亮,鸟儿喳喳叫,鸡群喔喔欢。走进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麻洞屯,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鸽舍映入眼帘,300对大大小小的鸽子映入眼帘, 不时传来“咕咕咕”叫声;不远处山脚下用竹子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