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0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许丹婷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记兴业县沙塘镇镇政府副主任科员梁启波

  “阿波啊,他对我就像亲儿子!”“阿波真是好啊,一天不见他,我心里就不踏实!”……在玉林市兴业县沙塘镇,民政对象一有困难,就想起“阿波”。这位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阿波”的人,就是兴业县沙塘镇人民政府副主任科员、县民政局副局长梁启波。

  今年43岁的梁启波,从事民政工作已有15年。他心存大爱,倾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9年前,他患上了鼻咽癌,两度住院治疗,却始终坚持与病魔顽强斗争,坚守好自己的岗位,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民政对象心中。

  沙塘镇的“民情字典”

  在沙塘镇6万多人口中,7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有3900人,五保户、特困户、烈属、军属和在乡老复退军人就达2360人。素有“天下第一烦”之称的民政工作涉及社会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谁家生活有困难、谁家老人孩子需要关爱,民政工作人员都要心里有数,心中有爱。

  自1992年担任沙塘镇政府民政助理员以来,梁启波每隔一段时间,就把17个行政村326个村民小组的民政对象都走访一遍。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把全镇的五保户、特困户、军烈属和受灾群众的情况都一一记下来:“1月6日,平塘村覃丙生无收入,送去大米50斤,腿伤残,要多费点心”;“4月4日,镇畜牧兽医站后院梁祖源住危房,急,要想办法解决”;“12月18日,五团村凤游山特困户董家祥住院花去数万元,家已拍壁无尘,与村主任送去100斤大米”……

  翻开梁启波的“民情日记”,每一页上都记满他为群众解决的困难和急事,60多本“民情日记”摞起来近半米高。长期深入群众把梁启波自己也变成了一本活生生的“沙塘镇民情字典”,数千名民政对象的生活、生产、家庭情况,他都烂熟于胸。10多年来,沙塘镇民政办里仅靠梁启波一人支撑,但民政工作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着落。

  在梁启波的努力下,沙塘镇优抚对象的定补、定恤按月足额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群众来信来访、突发事件处理率达100%,其他多项民政工作的主要指标也达到100%。

  孤寡老人的“亲儿子”

  沙塘居委会特困老人罗耀权在门前贴了一副对联:“德重如山赐人民,党恩似海天下知”,横批是“共产党万岁”。老人说:这副对联是专为阿波写的,阿波是我心中最好的共产党员。罗耀权的妻子常年瘫痪,老夫妻俩生活无依,寄居在亲戚一间只有几平方米的泥瓦房里。2003年,梁启波牵头发动捐款,筹集8000多元,让老人终于住进了40多平方米的水泥砖混新房。15年来,自己为老人们奔忙走了多少路,梁启波已经记不得了。他只记得约每三天就要给摩托车加一次油,加满油的车可以走30公里。爱,在蜿蜒的山路上书写、延续。

  最让梁启波引以为豪的,是2002年5月新落成的沙塘镇敬老院。上世纪80年代建的旧敬老院,早已成为危房,梁启波为建新的敬老院四处筹钱,甚至把临街的办公室出租,自己则搬到镇政府一间潮湿阴暗的旧房办公。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梁启波终于先后筹来20多万元,为老人们扩建了300多平方米的新房,铺设了100多米的水泥路,添置15个床位,还配备了彩电、桌球、乒乓球台、麻将等娱乐用具。

  每天下班后,梁启波总要先绕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打扫卫生。老人们都说:“阿波就是我们的亲人啊……”这些年来,沙塘镇敬老院的10多位孤寡老人去世,梁启波都亲自为老人洗身换衣、入殓出殡,像亲儿子一样为老人操办丧事,即便是大年初一也不例外。有些人认为这样做“晦气”,梁启波却说:“这些老人就像是我的父母,仔儿为父母送终,天经地义。”

  敬老院的老人们天天都能见到梁启波,而他的母亲平日里却难得见到自己亲生儿子一面。有一年,梁启波的母亲摔断大腿骨,从住院到出院,梁启波都挤不出时间去看望。但全家人理解梁启波是心中有大爱才顾不了小家,都默默地支持着他的工作。

  梁启波为民政对象做的一点一滴,都记在了沙塘镇人的心上。张榕村低保老人甘海光心里深深感激梁启波:他们一家人原来住在危房里,梁启波想方设法为他建起了2间砖瓦房,并自掏200多元钱帮他们装上了电灯;他们的养女要辍学时,梁启波用自己的工资帮她交了学费。听说梁启波得了病,甘海光不顾80岁高龄为他上山采药,把家里惟一值钱的3只母鸡下的8个鸡蛋分两次拿到镇上给他,还从辛苦做媒成功后收到的礼金里拿出200元,买了个“秘方”送给他……

  工作中的“傻子”

  在工作和生活上,梁启波是个固执的“傻子”。他的妻子杨展芳说:“他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1998年,梁启波被检查出患上早期鼻咽癌,医生叮嘱他全休3个月,但梁启波只休息了7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2002年,由于病情复发,他第二次住院。化疗致使喉咙发炎,连咽口水都疼痛难忍,进食需要把流质通过胃管直接输到胃里,但他仍然经常打电话回去询问工作,有时不知情的群众打来电话,一说就没个完,他总是强忍痛苦耐心细致地答复。住院两个月,手机费就花了1000多元。

  繁重的工作令梁启波患病的身体变得更虚弱。由于手术和放、化疗的影响,他的牙床松动、视力下降、左肩胛没有肌肉;工作稍有劳累,就持续低烧,喉咙发炎、流鼻血……梁启波总是隐瞒病情,坚持工作。2001年6月,沙塘镇洪水暴发,羸弱的梁启波立刻赶到第一线救灾。劳累过度使他连续几天高烧不退,镇领导强行要他住院休息,可他输过液后又马上返回抗灾前线。半个月下来,他跑烂了两双鞋,腿肿了,脚也磨破了,整个人瘦了10多斤。

  梁启波的生活十分清贫拮据。两次住院治疗,花去了亲人们拼凑的10万元医药费。由于生活窘迫,梁启波采取了吃10天中药、隔10天吃一个月西药、再隔10天吃中药的疗法。可当看到比自己还困难的民政对象时,梁启波还常常“挤”出钱,给民政对象买生活必需品。梁启波说:“只有民政对象活得好,我才活得好。”

  虽然家境困难,梁启波坚持清白做人,过手钱物,丁点不沾。15年来,经他发放的款项数百万元、粮食28万多公斤,可每笔钱、粮账目他都登记得清清楚楚。一些亲朋好友找他给“方便”和“关照”,他坚持原则,不该给的一分不给。工程承包方送的3500元红包,他坚决退回上交。梁启波说:“这些钱是救命的钱,粮是养命的粮,我拿了一分一粒,上对不起党,下对不起群众,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梁启波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人。2000年以来,他先后荣获自治区“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第五届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和国家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今年,他又被大家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候选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