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1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吴家跃 陈忠和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编者按:自治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干群齐动手,改变“脏、乱、差”,建设“洁、齐、美”,八桂大地发生了很大变化。成绩的取得,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强力推进是根本,千千万万的普通干群积极参与是主力。今天,让我们把致敬的目光投向他们:城管队员、环卫工人、普通的机关干部,还有热心的市民……这些城乡清洁的一线英雄。

  人物小传:今年45岁的黄燕英,是贺州市环卫处向阳路段清扫组组长。自1998年加入环卫队伍至今,已整整8个年头。在平凡的岁月里,她披星戴月,埋头扫街,默默地坚守一个原则:出工就要出力,不要磨“洋工”。

  每月要用烂20把扫帚

  每月,环卫处定量发放扫帚,每位清洁工人11把,有些人用不完,可黄燕英却要领20把才够用。

  黄燕英是怎样用烂扫帚的?有人百思不得其解。8月8日,记者沿街留心观察,发现了其中奥秘。

  烈日暴晒下,黄燕英挥动扫帚,汗水如注。街道上每一个树穴、每一个渠道口、每一个转角处,甚至每一个地砖缝,她都会特别留意加强保洁,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烟蒂也能留住她匆忙的脚步……

  “出工就要出力,不要磨‘洋工’。”黄燕英把扫地工作看得很重。面对记者采访,她言语简朴:很多人都劝我做工不要太卖力,可我觉得,做工就要对得起良心。

  黄燕英用心扫地,在环卫处出了名。绿化带是最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她就利用休息时间,用镰刀把绿化带内蔓延出过道的花草修剪平整,让街道更加美观、整齐,清扫起来也更加顺当。果皮箱四周常会沾上污垢,她每周都要仔细地擦洗一遍,然后用扫帚把地上的垃圾一一清理。

  风里来雨里去,黄燕英用心扫地,已形成习惯。十多年来,她每天坚持凌晨3时起来扫街,往往是把自己的责任区扫了一遍之后,其他人才来。下班之前,她又对责任区进行一次检查,确保没有留下什么“尾巴”之后,才放心地离开。

  “如此卖力扫地,当然比别人多用扫帚了。”贺州市政局领导对黄燕英的工作给予肯定,并号召环卫工人向她学习:勤勤恳恳工作,努力为“城乡清洁工程”作奉献。

  从不因私事而影响工作

  黄燕英患有肩周炎。每逢下雨天,两只胳膊肘就很难举起来。遇到垃圾多了,胳膊肘疼得实在拉不动的时候,她就把车子靠边停下,坐在车把上用手揉一揉胳膊肘,然后继续拉着车子往前走。

  “十年来,黄燕英从不因为私事影响工作。”贺州市环卫处一位清洁工告诉记者,她很佩服黄燕英的工作姿态。

  这位同事清楚地记得,去年10月份,正是“城乡清洁工程”大整治的时候,黄燕英的大女儿生小孩住院了,但是无人照料。

  当时,女儿托人找到黄燕英,希望她尽快赶往医院看看。黄燕英听后心急如焚,但是一时又难以找到同事来顶班,只能无奈地说:我现在没办法离开,如果离开了,这里的卫生就没办法保障了。

  正是有着强烈的责任心,黄燕英坚持完成任务之后,才匆匆忙忙赶往医院看望女儿。

  将心比心赢得尊重

  黄燕英扫地多年,虽然换过几次路段,但每到一个路段,她都能用自己的真诚和实干,感染了沿路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配合。

  以前,有些人对环卫工人不够理解,环卫工人拉着车来收垃圾时,总有人拖拖拉拉或者当作没看见,等收垃圾的车走了他们又把垃圾倒出来,不仅增加了清扫保洁的难度,也影响了环境卫生。

  面对这样的情况,黄燕英并不去抱怨别人,而是主动走进店铺,帮他们把垃圾拿出来倒进垃圾车,并把垃圾桶清理干净,然后送回店铺。

  人心都是肉长的。久而久之,那些曾经“捉弄”过她的人,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只要看见她拉着车子来,大家就主动把垃圾拿出来,有些人还时常要让她到店里坐坐,喝了茶再走。

  每每想起受人尊敬之事,黄燕英脸上都露出笑容。用她的话说:人是靠互相尊重的,你尊重他们了,他们就会更加尊重你。

  相关链接:贺州市在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过程中,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他们把市区划分为29个片220个责任区,并把每个责任区的环境卫生整治和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此外,还与责任单位签订了责任状,哪个单位出现问题,就对单位责任人实行“问责”。上半年,各责任单位按要求定期组织人员对责任区进行清扫整治,共出动人数3万多人次,清除各类垃圾5000多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