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1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黄克超 邓建才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记“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扶绥县农机推广站站长钟迪明

  人物小传:

  国家、自治区先后下达了“扶绥县甘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中央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七个项目给推广站实施,项目累计总投资450多万元,每个项目都获得了成功。通过他的努力,扶绥县2005年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实施面积达21.4万亩,化肥深施技术面积29.8万亩,推广农机具587台(套)。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5年他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最近又荣获2006年度“广西‘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扶绥县农机推广站站长——钟迪明。

  现年31岁的钟迪明,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十年如一日,特别是近几年来,他带领全站职工,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推广水稻、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近年来,自治区财政厅先后下达了“扶绥县甘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扶绥县甘蔗中耕施肥机械化技术推广”等7个项目给推广站实施,项目累计总投资额达450多万元。在项目实施工作中,钟迪明扑下身子,把“家”搬到了项目基地上。在实施灵芝种植机械化项目时,他住在基地工棚,反复进行试验,成功地进行了菌种接种,项目获得成功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钟迪明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的努力争取下,近年来,扶绥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政策,大力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全县范围内的推广。到2006年底,全县累计建立农机技术应用示范面积10.3万多亩,农机技术推广面积达92万亩,增产甘蔗87万吨、水稻0.5万吨,增加农民收入2.3亿元。2005/2006年榨季,扶绥县入厂原料蔗达465.5万吨,成为全国产蔗产糖第一县。

  1999年水稻夏收期间,他引进扶绥县第一台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并组织召开了扶绥县第一次水稻机械化收割演示会,填补了扶绥县水稻没有机械收割的空白。为了让农民群众尽快接受“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这一新鲜事物带来的便利,当年,他亲自驾驶水稻联合收割机深入村屯演示水稻机收作业,他常常在高达40℃的室外一干就是一整天。一个割季下来,他晒脱了一层皮,人也瘦了一圈。正是他这种“拼命三郎”的工作作风,推动了扶绥县水稻机械化收割技术的推广,当年全县的水稻机收面积达到3000亩。

  钟迪明不但善于“引进”,还勇于“创新”。2001年,他自掏腰包买回钢板等材料,自己动手氧割、电焊,改进甘蔗中耕培土机。改进后经试验,甘蔗中耕培土机可同时完成甘蔗中耕碎土、除草和培土作业,效率高,每天可中耕甘蔗15-24亩,作业成本大大减少,也大大减轻了蔗农的劳动强度。他还和同事把自制的中耕机163台(套)免费发放给全县36个示范点使用,引起广大蔗农的兴趣,也得到自治区、市、县领导的肯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钟迪明由此也被蔗农称为“小发明家”。

  钟迪明还热心为老百姓谋利益。2005年以来,他千方百计做好农机购置补贴的各项前期工作,共争取到中央、自治区、市、县四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共353.9万元,截至目前已经落实334.2万元,带动农民投资1201.3万元。有143个农户(组织)享受购机补贴。2006年5月17日,扶绥县举行“2006年百台大马力拖拉机补贴(首批50台)兑现仪式”,而钟迪明刚满8个月的女儿因淋巴脓肿已住院多日,医院也安排他女儿在这一天做淋巴脓肿切除手术。可这天,他直到把补贴款发放给农民后,才匆匆赶到医院看望手术后的女儿。

  在钟迪明的努力下,目前,扶绥县拥有农机总动力达到了27.47万千瓦,各类拖拉机6788台。今年全县甘蔗深耕深松推广面积达35万亩,仅此一项可为蔗农增收1亿元以上。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