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01日 来源:来宾党建 作者:罗旭彤 韦广导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06年11月15日,来宾市兴宾区城厢乡马上村、良塘乡北合村的田间地头,一大群农民头戴草帽,时而大声提问,时而洪亮回答,时而高声议论,时而会声一笑……热闹非凡。原来,这是该区两个乡在党校教学体制改革中,把良种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课设在田间地头,请来技术员对党员、群众进行实地操作培训,当天来参训人员达100多名。据悉,现该区群众种植优质良种马铃薯的热情和信心很高,已新种下3700多亩,马铃薯种子供不应求。

  今年启动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后,该区从纵横和内外各方面认真审视各级党校建设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深入思考党校教学体制改革方向、目标、方法和步骤。领导还率先垂范,多次带领组织、人事、教育、农林水等部门及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开展“人才”调查活动,并遵循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农村党员、群众需要什么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党校教学就进行什么样的改革和培训的原则,确定农村新型人才队伍“新八大员”培养目标。“新八大员”即政策法规宣传员、科技致富领航员、基层党建辅导员、农科技术普及员、民事纠纷调解员、农村经济信息员、社会治安协管员、民主文明监督员。根据“新八大员”培养目标,制定了详细而可行的培训计划,特别是对无职无责的党员进行设岗定责,让其进一步明确自己在党员这一“岗位”上的责任和义务。

  为抓好党校这一主阵地建设,该区以城厢乡、良江镇两个试点工作为重点,构建区委党校(含区农村党员培训中心)——区直机关工委党校和乡镇党校——乡镇党校教学点——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四级培训网络。并深挖人事、财政、教育、农林水、司法、科技、扶贫、公务员培训中心等单位和部门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学员信息库,形成“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新体系。现在,该区有1个区级党校、1个区直机关工委党校、23个乡镇级党校、184个村级示范教学点、265个示范中心户(农家课堂)。

    在进行培训时,该区以有资源和项目优势的乡镇为重点地区,以农闲季节为重点时期,以甘蔗、桑蚕、林果、蔬菜和畜牧为重点领域,以有强烈致富愿望的党员、群众骨干为重点对象,一改以前党校培训“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名老师”的模式和方法,根据培训内容、学员特点、学习进度等,采取研讨法、微型党课送学法、请进来和走出去考察法、乡土人才现身讲解法、实地操作法、音像播放和多媒体演示法、驻地跟班亲历法等新的学习方式方法对“新八大员”进行培训。目前,举办了各类培训247期,参加人员达13276人次。城厢乡党员中心户刘世峰是“新八大员”之一,在培训后,他把自己近25亩的养鸡场和80多亩的景观林地作为示范基地,向附近党员群众“现身说法”传授种养技术,使周边党员、群众深受启发和鼓舞,现有15户党员和12户群众已跟着他发展起了养殖业或种植业。

  为及时掌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成效、存在问题,特别是学员培训后能力提高和转化为生产成果的情况,兴宾区建立了党校教学成果评估机制。教学评估把党委评估和教学点(中心户)评估、学员评估和教师评估、短期评估和长期评估、总体评估和分类评估、专家评估和群众评估结合起来,通过采取发放教学评估表、召开座谈会、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进行。据调查评估,该区在今年开办的28个主要培训课程项目中,学员学习后在生产、生活等实践活动中用得上的达94%;在参加培训的人员中“新八大员”占91%;培训后把学到的知识或技术用于发展生产项目的达76.3%。教学成果评估,有力地推动了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工作,使党校教学质量和全程服务工作不断得到提升,使“新八大员”在促进农村新发展中起到了更大更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该区完成农业生产总产值20.62亿元,同比增长9.6%;完成工业总产值69.04亿元,同比增长18.1%;财政收入完成1.909亿元,同比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同比增长10.2%。10个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区新建村级柏油路28条,共计300多公里,新建沼气池586座,改厕688座;完成水毁民房建设194间。农村偷抢赌等违法犯罪案发率下降20%,各类矛盾纠纷调处结案率上升12%,农村社会治安大为好转。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