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7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黄海霞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钦北区小董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建设农村、就农民做农民工作的传统“三农”工作思路,通过优化种养结构、壮大支柱产业、建设文明家园等举措,拓宽农民增收路子,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今年1—10月,该镇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90元,同比增长15.5%。

  优化种养结构 拓宽农民增收路子

  小董镇是“中国果园鸡之乡”的主要基地,该镇充分发挥群众养殖果园鸡的优良传统,在促进养鸡业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以邱氏养殖有限公司、果园鸡养殖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建立了“基地+农户”和“果园+养鸡”等企业和农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种苗孵化+养殖+销售”一条龙的服务体系,目前全镇养鸡专业户已发展到320多户,年饲养果园鸡700多万羽、出栏500多万羽,远销南宁、广东和东南亚市场,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与此同时,该镇积极打造水果基地,拓宽农业发展路子。主要抓好荔枝、龙眼等特优水果种植,扩大水果种植面积,目前全镇有荔枝36300亩,龙眼5400亩。此外,该镇还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主要是发展蔬菜和花卉种植。近年来,建成了那料卜丹、东联东家、吉水村委等蔬菜生产基地以及头的花卉培育基地,并以头花卉培育基地带动了多隆、那学等村委发展花卉种植基地面积达1000多亩,培育的鲜花、盆景等远销南宁、云南、广东等地,收入达2000多万元。

  壮大支柱产业 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小董镇充分发挥该镇家禽养殖业发达和手工业发达的优势,走好工农联动、以城带乡的路子,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并带动农业产业化,把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抓手。重点是做大做强羽绒、酱料等一批龙头企业,促进了肉禽、蔬菜等产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了工农互动的发展。确立了羽绒业作为支柱工业去抓,并大力做好羽绒企业的服务工作,对羽绒业进行技改,提高羽绒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使羽绒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产品价格在同行中高出500元/吨,使羽绒行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该镇羽绒企业产值达6780万元。

  建设文明家园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随着收入的增加,小董镇村民们建设新农村的热情高涨。该镇凭借村民的热情,深入开展以沼气建设为龙头的农村“八改十化” 构建生态文明家园工程,沼气池、生态新居、文明新风的建设和倡导等轰轰烈烈地进行,农村家园日渐靓丽。近年来,该镇创建出了逍遥村、南蛇垌村等全国、自治区文明村。在此基础上,该镇以文明村为示范点,大力推进全镇的新农村建设。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全镇共修建进村路15公里,进行村路硬底化8公里,建设沼气池4630座,改厕923间,改(猪)牛栏2014间,大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有效推动了生态文明家园的建设。目前,该镇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下;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年年超额完成钦北区下达的任务;一个镇级养老院和7个五保新村相继建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