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03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韦汉宜 谭宏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大化瑶族自治县针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创新思维,丰富载体,以“五带五解”多措并举为农民排忧解难,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带就业解“忧”。为切实解决农民的就业(打工)后顾之忧,县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到各乡镇、村组进行政策法规宣传,组织农村富余劳力外出务工,大力发展“打工”经济。目前,全县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计6万人在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打工,今年1—9月,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570元,劳务收入和经商收入就达500多元,有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贫困农民的后顾之忧问题。

     带政策解“疑”。全县利用专栏、黑板报、标语等向广大群众宣传贯彻中央惠农政策、县“十一五”规划、县六次党代会、县二次人代会确定的“四业一城”的奋斗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组织新农村建设宣讲队,宣传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目前,全县各级各部门书写新农村建设标语38条、出黑板报29期,开展政策咨询1.2万人(次),调动了农民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

     带资金解“困”。围绕新农村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县整合发改委、扶贫、公路、水利、林业、城建等部门的资金优势,对新农村建设中的试点村、贫困村组修路、改水及村组基础设施改造给予经济补助,目前,已投入89万元资金用于修建路、渠道、水沟等设施。全县新农村建设中的10个试点村已完成改房47户,改路24.7公里,村屯道路建设121公里,完成改水56个屯,共270多户,改电45个屯,受益近1300多户。

     带技术解“难”。全县农业、科技、科协等部门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引导农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着力解决好农民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技术难题,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全县共举办蔬菜栽培、优质稻种植、双孢菇种植、果木种植、山羊养殖等各类培训班67期,培训农民9000多人。

     带法律解“结”。全县司法、公安、法院等部门积极做好农村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在调解领导小组,分别抽调司法、公安、土地、民政等部门人员,对多年来积压的各类矛盾纠纷问题进行妥善处理解决。到9月底,先后解决各种矛盾纠纷100多起,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