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6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伍奕蓉 周章师 黄忠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田东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县情实际,树立发展新理念,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城乡繁荣、专业化带动农民增收”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工业化带动农业发展

近年来,该县树立以抓工业手段发展农业的新理念,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实现了工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双赢”。

  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该县已引进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金荣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增年山茶油有限责任公司、福东香米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这些实力雄厚、辐射能力强的“龙头”,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财税增长的强力“引擎”:依托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全县约4.5万户农户种植甘蔗,面积达1.6万多公顷,直接带动全县80多个贫困村约2万农户脱贫致富;田东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营项目,以县果菜批发市场为经营龙头,建立起5个特色种养基地,与6000多户农户共3万多人结成合作经营组织;田东县福东香米有限责任公司建有1000多公顷园田化“田东香米”高产示范基地,形成年加工销售“田东香米”近300万公斤生产能力。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下,目前该县初步建成甘蔗、芒果、香蕉、香米、油茶、蔬菜、板栗、竹子、速生桉、畜禽(鱼)等10大商品生产基地,确立了“八香”系列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正成为农民增收、财税增长的重要支撑。

  该县还依托企业资金优势,选择有潜力、有市场的农业项目开发,整合人力资源,拓宽经营范围,壮大企业规模。目前,已有10多家民营企业投资农业产业,投资总额1亿多元。此外,通过企业发展壮大,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让农民变工人。目前,该县各类企业发展到2694家,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万多人。

  城镇化带动城乡繁荣

  为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该县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近年来,从县财政拿出9000多万元,投入农村水、电、路、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今年就投入700多万元,实施水利建设、中小学校学生食堂、新农村建设、公路建设等。该县还筹集资金3500万元,建成县、乡(镇)20个集贸市场及8个村级市场;还划出专用地皮,建设农民下山进城入谷创业一条街。义圩、印茶等乡镇把市场建设和旧房改造结合起来,共投入资金3415万元,新建农民街29条,入住下山农民2410户。

  为积极疏通农民进城之路,该县取消了针对农民进城的一批行政性收费和行政审批项目,并充分发挥商贸城和住宅区的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容纳力。两年来,引进资金和吸引民间资金4.9亿元投入城镇化建设:开发占地面积为130亩,集商业、文化、居住为一体的“百通世界”项目;投资8500万元开发了总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集居住、购物、娱乐、休闲、旅游、商贸为一体的商业街—“田东商都”;开发建设古庙步行街、城北农贸市场等。

  这些项目的建设为田东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并吸引四方客商以及农民下山进城落户。如今,县城区面积已由7平方公里扩大到8平方公里,城区由7万人增加到8万人。全县目前有个体工商户8720户,总资金5667万元;私营企业163家,注册资金48073万元,城乡经济空前活跃。

  专业化带动农民增收

  该县围绕农业特色产业,依托各类经营大户,组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体户以协会的形式进行行业联合,创办产销合作实体,形成区域化发展、产业化经营,造就了一批专业户、专业村,培育了一批专业市场和流通大军,建立了一批集贸工农、产供销、种养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化组织。

  目前,全县有种养、营销协会16家,吸收农户1223户,农业企业126家,会员6803人,每年实现销售收入1亿多元。祥周镇中平村成立无公害蔬菜协会后,全村80户村民入会,全力打造辣椒、香葱两个品牌,协会做到统一种子、统一用肥、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该村辣椒、香葱种植面积均在1000亩以上,仅蔬菜一项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人均增收300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村。平马镇百林村将100公顷土地租给“大热门”公司连片建立高产优质香蕉基地,村民不仅得到承包金,而且还可以到基地打工领取钱。一个农民一季香蕉可以拿到5000多元,农户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便可当上小老板。现在,村里还有8个专业装箱队,一年干3个多月的活,每人可赚万把元。由于收入可观,目前全村80%的农户都建起了楼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