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1月0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吴丽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一股股清澈甘甜的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一条条村级水泥路像“玉带”一样穿梭村组之间;一缕缕沼气火苗像七彩音符演奏出生态家园建设的序曲;一场场群众自编自演的戏剧演唱,博得了阵阵的喝彩……这是浦北县新农村建设的新景象。

  近年来,浦北县各级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支持引导农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财政出一点、联谊部门扶持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经济能人赞助一点”等形式多渠道筹资3000多万元,采取了“一井一塔”、“几户一井或一户一井”、“背靠大山就近接水”的方式,在全县16个镇261村兴建人畜饮水工程88处。截止目前,该县90%上的村民足不出户就能用上清甜卫生的“放心水”。“无柴无煤心不慌,沼气一点饭菜香”。家住六万大山的六银镇山子岗村刘大伯自从家里建起了沼气池,从此“背靠大山不烧柴”,曾经伴随他多年的柴刀提前“退休”。近年来,浦北县坚持把沼气池建设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的“民心工程”来抓,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5800多万元扶持山区群众建成3.95万座沼气池,每年有3.16万亩山林免遭砍伐,昔日许多“穷山恶水”如今果树成林,鸟语花香。同时,沼气池每年为当地农民节省煤气费4000多万元,还使得农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通镇北山村委勒山村78户农户中,家家户户建设沼气池,大力推广“沼气+高产农业+果树+养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提高到3000多元。

  “吃水靠手压,垃圾靠风刮,娱乐靠搓麻”这是过去农村落后地方的真实写照。建设新农村,如何改变群众千百年来形成的陋习?小江镇的和平文艺队用数辆摩托车组成“文艺轻骑队”,结合“八荣八耻”和新农村建设撰写了近3000条“顺口溜“,走村入户,四处传唱。和平文艺队每年在县城或乡村演出50场以上,深受群众的欢迎。三合镇太安村委大堂阁文明村30多户群众自觉开展清洁家园,美化庭院花园,争当“生态文明户”活动。大成镇金街村委推行“一函二卡三票”的民主管理制度,让群众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中“说了算”。县歌舞团、文化馆编撰了《三妯娌》、《王大妈定缸》、《在希望的田野上》和禁赌小品《跪妻》等30多部反映农村新风的小戏小品,演群众身边的人,唱群众身边的事,让群众在自娱自乐中受教育,自觉改变陈规陋习。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