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骆展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农家,坐在电视机前,通过一个遥控器就能找到想要的科技致富信息。这是桂林市各县(区)许多农民藉此由穷变富的“窍门”。

  搭平台:“三网”联动

  “守着一亩三分地,不懂技术怎么富?”桂林市基层办副主任何平直言不讳:“缺技术、缺信息,是农民增收致富的绊脚石。”为了搬掉这块“绊脚石”,桂林市各县(自治县)纷纷借“农村党员大培训”的东风,整合网络资源,利用远程教育网、有线电视互动点播网和互联网等网络媒介,搭建“三网合一”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平台,将专家“请进”农家门,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看得见的增收财富。

  阳朔、恭城、灌阳等县(自治县)以“三网”构筑无墙大党校,以县委党校为中心建起“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网”,上接中组部远程教育培训网,下联各乡镇党校、村委会,由专管员负责收集并整理信息,然后借助村镇数字站并入县有线电视网,农民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各县区农业和科技部门还针对不同季节和当地农户的种养习惯,或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语音通过电话点播,或将信息转化为图像让农户借助有线电视学习。

  据悉,桂林市14万多农村党员中,有11万多人接受过“三网”分类分批培训,培训率达81%。

  学技术:足不出户

  灵川县农民老李最近一直在为种植哪个品种的水果而举棋不定。听人说,种植杨梅和枇杷的经济效益不错,可老李不懂这方面技术。正为这事犯愁时,有人告诉老李,县科技局与县电视台联合开通的农业科技视频点播里,种养信息多着呢。“花两毛钱,打个电话就能随时浏览到,真方便啊!”老李感慨地说,系统中有600多条实用信息,涉及果树、蔬菜、水稻、养猪、养鸡等方方面面。

  从“三网”取到“富经”的农民,又岂止老李。恭城瑶族自治县不仅凭借“三网”构筑起无墙大党校,还将网络向村、屯、组延伸,使全县9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两门以上农科技术,涌现出懂经营、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两万多人。阳朔县14万多农民通过“信息村镇”参加学习培训,形成了“乡乡有会场、村村有学堂、家家是课堂”的大培训格局。

  灌阳县运用现代手段在全县9个乡镇构建的直播课堂、点播课堂、网上课堂和实践课堂“四大课堂”,提高了农村党员致富带富的能力。灌阳镇排埠江村“党员中心户”吕小伟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他掌握二元杂母猪养殖技术之后,筹资办起了母猪养殖场,组建了瘦肉型猪养殖协会,全屯的乡亲跟他学,半数以上农户靠养猪发了财。

  卖产品:瞅准时机

  “三网”不只教会了桂北农民种什么、养什么,还较好地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对接,实现了农村党建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保证了农民种养收益的最大化。迄今为止,全州县各种专业协会涌现“五强”党员和党员致富带头人1105人,带领群众创建各类种养示范基地835个,各种特色农产品八成以上借助网络“价比三家”,销往沿海地区市场,加入协会群众和受带动辐射群众去年人均增收513元。

  “送金送银不如送技术,送钱送米不如送信息。”灌阳县瑶上村致富能手刘建军告诉记者,他通过参加远程教育培训、上网查询获取了石材销售信息,并将该信息利用有线电视网发布到各家各户和石材加工企业。乡亲们懂得了山外的市场行情后,石材销售价格迅速攀升,“把有用的信息资源变成当地的经济优势,这是远程教育富民惠村的有力实证!”

  阳朔县古板村委龙潭门村党支书老高向记者进述了龙潭门人“巧卖金橘”的故事:他们从互联网上得知,福建、柳州等地也产金橘。为了避开与外地金橘同时上市“撞车”,免受收购商故意压级压价,龙潭门人在金橘的采摘季节,天天上网查看行情,当市场价低于他们的心里预期,他们宁可暂时将金橘挂在树上保鲜以推迟上市,也要瞅准时机再出手。“信息教会了龙潭门人如何紧跟市场走。”阳朔县委副书记秦金敏总结道。

  编辑点评

  桂林整合网络资源,搭建起“三网合一”的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培训平台,创新了学用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远教学用工作路子:“三网合一”,使有电视的地方都能成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的课堂,解决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学习难的问题,提高了学习教育的覆盖率。“三网合一”,满足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信息需求。采取有线电视互动点播等办法,把教学资源节目送到农村、送到群众中去,不断充实和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双带”本领。“三网合一”,实现了资源共享,扩展了教育教学资源,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各种实用信息资源,提高文化共享资源的利用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