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0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赵彦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南宁市在农村党员大培训中,采取了“乡村小喇叭”的形式送培训上门,即把农村实用技术制作成录音光碟,通过录音机来播放,让党员以听的方式得到培训。大培训开展以来,全市通过2850台“乡村小喇叭”共开展“小喇叭”播放5万多次,有11.50万人次党员、103.04万人次群众收听。

  ——突出时效性,配送“乡村小喇叭”。南宁市有农民党员7.66万名。农村党员居住较分散,且不少年老体弱、文化程度较低。针对这一现实,南宁市在农村党员大培训中,创新培训方式,除了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培训手段外,实施了“乡村小喇叭”培训的思路,力求对居住较分散而难以集中培训的党员,在自然屯得到培训;对年老体弱或生病不能外出的党员,在家里得到培训;对文化程度较低或阅读能力不强的党员,通过听的方式得到培训。南宁市、县区共投入80多万元购买了2850台“小喇叭”,每个行政村都配备了两台以上的“小喇叭”。

  ——突出针对性,丰富“乡村小喇叭”。针对农村党员的特点和培训需要,南宁市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制作了一批广大党员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内容涵盖农村党建、农村实用技术等的播放教材,不断丰富了“乡村小喇叭”播放内容。武鸣县把南宁市百部乡土教材用当地语言翻录后,分别发到各村和党员中心户家中。横县制作9部乡土教材,用本地方言制作成VCD光盘发给每个村。兴宁区从各种教材资料中按政策类、科技类、常识类,精选20多篇内容,由各镇熟悉方言、有较好口头表达能力的干部分别使用壮话、粤语进行翻译、解说,刻录光盘80多张,发到各村播放小分队。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制作CD光盘、VCD光盘共3930多张,从而保证了“小喇叭”有充足的视听教材。

  ——“乡村小喇叭”,培训显实效。南宁市农村党员在“乡村小喇叭”培训中,通过“一连十”的方式,带动了全市上百万名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到培训中,促进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宾阳、横县1万多公顷的桑蚕种养,橫县上万亩优质茉莉花的发展,兴宁区1500多公顷苦瓜的种植等规模特色产业方兴未艾。通过党员大培训和村村建立科技图书室、科技小喇叭音像室、科技示范户明星户等办法,南宁市农村形成学科技、用科学的良好风气。橫县校椅镇石井村农民成立了茉莉花研究院,从法国及国内请来专家与他们共同研究、培育种植优质高产有机茉莉花茶。促进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橫县云表镇镇兴村村民从“小喇叭”中学到发展生态农业的科技知识,夏秋养蚕、冬春种菇,蚕粪种菇、菇肥种桑、桑叶喂蚕,资源循环利用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去年该村人均收入6000多元。

  编辑点评 南宁市的“乡村小喇叭”培训,不失为一种创新的培训方式。她所以新,就新在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党员教育难以全覆盖的难题:使居住较分散、年老体弱或生病不能外出的党员,在自然屯里、在家中也能得到培训;文化程度较低或阅读能力不强的党员,通过听的形式得到培训。她所以新,还新在各县区把内容涵盖党建、农村实用技术的乡土教材用当地方言翻译后,制成光盘发到各村播发,从而使教育培训更加有针对性,更具吸引力。南宁市“乡村小喇叭”培训,给人以启迪:新形式下的农村党员培训,要做到与时俱进,求新、求活、求实,才能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