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在农村党员大培训中,采取了“乡村小喇叭”的形式送培训上门,即把农村实用技术制作成录音光碟,通过录音机来播放,让党员以听的方式得到培训。大培训开展以来,全市通过2850台“乡村小喇叭”共开展“小喇叭”播放5万多次,有11.50万人次党员、103.04万人次群众收听。
——突出时效性,配送“乡村小喇叭”。南宁市有农民党员7.66万名。农村党员居住较分散,且不少年老体弱、文化程度较低。针对这一现实,南宁市在农村党员大培训中,创新培训方式,除了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培训手段外,实施了“乡村小喇叭”培训的思路,力求对居住较分散而难以集中培训的党员,在自然屯得到培训;对年老体弱或生病不能外出的党员,在家里得到培训;对文化程度较低或阅读能力不强的党员,通过听的方式得到培训。南宁市、县区共投入80多万元购买了2850台“小喇叭”,每个行政村都配备了两台以上的“小喇叭”。
——突出针对性,丰富“乡村小喇叭”。针对农村党员的特点和培训需要,南宁市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制作了一批广大党员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内容涵盖农村党建、农村实用技术等的播放教材,不断丰富了“乡村小喇叭”播放内容。武鸣县把南宁市百部乡土教材用当地语言翻录后,分别发到各村和党员中心户家中。横县制作9部乡土教材,用本地方言制作成VCD光盘发给每个村。兴宁区从各种教材资料中按政策类、科技类、常识类,精选20多篇内容,由各镇熟悉方言、有较好口头表达能力的干部分别使用壮话、粤语进行翻译、解说,刻录光盘80多张,发到各村播放小分队。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制作CD光盘、VCD光盘共3930多张,从而保证了“小喇叭”有充足的视听教材。
——“乡村小喇叭”,培训显实效。南宁市农村党员在“乡村小喇叭”培训中,通过“一连十”的方式,带动了全市上百万名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到培训中,促进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宾阳、横县1万多公顷的桑蚕种养,橫县上万亩优质茉莉花的发展,兴宁区1500多公顷苦瓜的种植等规模特色产业方兴未艾。通过党员大培训和村村建立科技图书室、科技小喇叭音像室、科技示范户明星户等办法,南宁市农村形成学科技、用科学的良好风气。橫县校椅镇石井村农民成立了茉莉花研究院,从法国及国内请来专家与他们共同研究、培育种植优质高产有机茉莉花茶。促进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橫县云表镇镇兴村村民从“小喇叭”中学到发展生态农业的科技知识,夏秋养蚕、冬春种菇,蚕粪种菇、菇肥种桑、桑叶喂蚕,资源循环利用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去年该村人均收入6000多元。
编辑点评 南宁市的“乡村小喇叭”培训,不失为一种创新的培训方式。她所以新,就新在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党员教育难以全覆盖的难题:使居住较分散、年老体弱或生病不能外出的党员,在自然屯里、在家中也能得到培训;文化程度较低或阅读能力不强的党员,通过听的形式得到培训。她所以新,还新在各县区把内容涵盖党建、农村实用技术的乡土教材用当地方言翻译后,制成光盘发到各村播发,从而使教育培训更加有针对性,更具吸引力。南宁市“乡村小喇叭”培训,给人以启迪:新形式下的农村党员培训,要做到与时俱进,求新、求活、求实,才能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袁军: 身残志坚 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初冬时节,沿着弯弯曲曲地羊肠小道,踏着杂乱无章、时断时续的青石向上攀爬,翻过陡峭的山坳,隐隐约约听到了山羊咩咩叫声和狗狗汪汪叫声。走近一看,金黄的玉米棒正在懒洋洋的“晒太阳”,牛棚里牛儿 【详细】
第一书记梁明军:脱贫“勤务员” 致富“引路人”
【导语】2018年4月,百色市那坡县委组织部从县发改局选派梁明军到平孟镇平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任后,梁明军积极担当作为,埋头苦干,尽心尽力为民服务,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的“勤务员”和致富&ld 【详细】
靖西市禄峒镇杨超厅:靠种桑养蚕脱贫致富
8月3日下午,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禄峒镇平江村蚕茧收购点,收购商对杨超厅蚕茧进行刷选、装袋、最后称重,按当前的市场价格和蚕蛹的品质,他将获得3000多块钱的收益。前些年,他外出打工也获得一些收入,但当时父母身体欠佳,小孩上学,获得收入不够一家5口 【详细】
“东风风来满眼春”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恭城一对年轻夫妻的产业得到县委书记高度赞扬
邱云敏和丈夫莫元军都是“80后”,结婚之初,家庭收入以丈夫在外从事建筑业为主。随着桥头村力促打造“中国健康养生第一村”的蓝图步伐进程,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夫妻俩决定把房子装修搞民宿产业 【详细】
逆袭人生 ——蒙芳真用勤奋演绎脱贫路
瑶山深处,天刚擦亮,鸟儿喳喳叫,鸡群喔喔欢。走进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麻洞屯,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鸽舍映入眼帘,300对大大小小的鸽子映入眼帘, 不时传来“咕咕咕”叫声;不远处山脚下用竹子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