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1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廖庆凌 韦金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公路修到了村头,自来水管拉到了灶头,高压电线架到了房头,新农村指导员的恩德记心头!”大化瑶族自治县的群众用发自肺腑的歌声唱出了驻该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卓有成效的工作。驻村工作开展以来,驻大化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蹲点,登门串户,闻民声而动,察民意而行,把热情抛洒在农村,把爱心奉献给农民,一件件实事都办在老百姓的心坎上,一件件好事让群众乐开了怀。

  积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韦指导员来了!”该县驻大化七百弄乡弄良村指导员韦江波刚一出现在工地上就有人喊了一声。

  村支书韦秀科闻声迎上来急切地问:“韦指导员,有办法搞到我们急需的物资吗?”

  “搞到了,东西明后天就送到。”

  工地上顿时一片欢呼雀跃:“太好了,我们不用担心停工了!”

  七百弄乡以贫困而闻名,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是制约该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关键“瓶颈”。群众都希望抓住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大会战机遇,多修几条“致富路”。弄良村今年规划修建两条屯级公路,已开工的一条因无钱购买风钻机、钢钎、汽油等物资而进展缓慢,有的地段因缺炸药、雷管而面临停工;另一条也因同样问题无法开工。指导员韦江波进村入屯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多方联系和协调,很快筹集到6000多元为村民购买各种急需的物资,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这只是驻村指导员在该县倾情奉献农村的一个侧影。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是大化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驻村指导员下村后,即沉到项目建设施工点,积极参与、组织和指导项目建设,积极服务于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区交通厅派驻大化古文乡义和村指导员向景旺和陆天标进驻后,立即启动扶贫调研工作,积极争取后援单位的支持,制定了《义和村“整村推进”2007-2008扶贫规划》,规划投资约300万元在义和村帮扶修建5条屯级路、建设一栋500平方米的村小学综合楼、一栋村部办公楼、一批沼气池和地头水柜,帮助该村开发一些经济项目。目前,各个项目正在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向景旺还积极协调有关方面购置了 3艘乡镇渡船,帮助建设3个便民码头,有效地缓解和解决老百姓出行不便和安全问题。为了建设岩滩古龙桥,区水利厅驻大化古龙村指导员陈洁多次邀请、组织区水文水资源局、区交通厅及后援单位的人教处、计财处、水利水电发展局、水电设计院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到古龙村调研10多人次,最终形成投资300万元建设岩滩古龙桥的决定。目前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只要农民过得比我好”

  “用复合肥+尿素给玉米施肥,可以保持土壤肥力,避免土质变坏……”县农业局土肥站驻村指导员覃同发现当地农民给玉米施肥,还是以氮氨为主,不利于土地的再利用,便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个屯一个屯地宣传,一户一户地动员,鞋子都走烂了几双。有人问:“驻村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你那么辛苦干什么?”覃同却不这么想,他说:“只要农民过得比我好,再苦再累我也愿意!”

  和覃同一样抱有同样情怀的指导员还有许许多多。他们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带着点子进村,带着项目进屯,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河池市驻常怀村指导员蓝海洲在走村入户的访贫问苦中,被当地群众的困苦生活所深深触动。他动用自己所有的“社会关系”,为常怀村群众争取到了一批电风扇、新军用棉被及新衣服等价值1万多元的物资,并说服了一个企业老板赞助9000元,帮扶常怀小学10名贫困学生每人每年300元。

  河池市驻七百弄乡保上村指导员罗继选,深入驻点村调研,发现该村有100多名困难群众交不起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金,村小学有一间校舍没有封顶,村部办公用房重建资金缺口很大。他立即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筹集到资金1万多元,为105名困难群众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金,以及为未完工校舍封顶。

  新农村建设,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得着眼于提高农民技能、素质。驻村指导员依托“阳光培训”、“大党校大培训”、“农家课堂”、“科技直通车”等培训机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截至7月底,已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

  驻村工作以来,全县新农村指导员已走访贫困群众1995户,结成帮扶对子953对;为群众办实事1500多件,协助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600多个,参与调解各类纠纷已有270多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