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2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刘正军 覃 铭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4月,南宁市向1394个行政村选派了2989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3个月来,指导员们扎根农村第一线,为当地群众干实事,做好事,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扬。

  村事当家事来办

  西乡塘区金陵镇三联村66.7公顷即将成熟的西红柿突然染上病毒病,村民不知所措。驻村指导员王小华立刻组织村民喷洒农药,但效果不佳。他驱车赶到广西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向专家详细汇报西红柿染病情况,并把专家请到三联村现场会诊。在专家指导下,王小华与村干部带领村民对西红柿进行喷药治疗,病毒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全村西红柿获得丰收。

  金陵镇中北村设在本甲和东灶自然坡的变压器遭到损坏。为了修复变压器,村干部多次出面协调,但经费一直未能筹齐。指导员黄夏驻村后,主动回所在单位汇报,请单位领导到现场勘察,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单位最终协调专门经费3万元。修好变压器共需6万元,为了筹集资金,黄夏组织召开村民大会,一边讲道理,一边带头捐款。在他的影响下,村民们纷纷捐款,终于筹齐经费,更换了变压器,解决了中北村农业灌溉用电问题。

  宾阳县蓬塘村是一个有700多人的村子,人畜饮水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指导员唐杰善驻村后,利用自身的关系,促成该村与南宁市永凯糖业公司结成帮扶对子。该公司拿出专门资金为蓬塘村打了一口深水井,解决了全村人和400多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西乡塘区陆西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由于后续资金跟不上,面临停工。驻村指导员曾贞贤、黄正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向上级部门、后援单位和企业汇报,想方设法筹措到10万元,使工程顺利进行,按期完成。

  民忧当家忧解决

  南昆铁路扩建征用到石埠街道办永安村三个生产队的土地,双方因赔偿问题意见不一,产生了矛盾。驻村指导员唐浩鑫了解情况后,积极配合城区调处办和办事处司法所,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反复进行思想动员,并带领村干部深入各家各户做工作……最终达成一致,使三个生产队分别在征地赔偿款协议上签了字。

  良庆区坛良村9岁的黄达秀,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为家庭贫困一直没有得到治疗。驻村指导员张雪松经过四处打听,了解到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在为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开展免费检查。他立即带着小达秀来到第三人民医院。医院确诊小达秀患上心脏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封闭等疾病,需马上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经张雪松的进一步努力,目前,手术和资助款正在医院申报批复中,小达秀的生命将很快重放光彩。

  横县马山乡二中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闭艳林。因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她跟着生活困难的大伯过日子。为了节省钱购买学习用品,她每天只吃一顿饭。驻村指导员李群无意中了解到她的情况。他一方面请求学校给市教育局打报告,争取到救助金700元;一方面向县民政局反映,为闭艳林争取到每月56元的低保金;同时促使乡政府及时给闭艳林捐赠了床上用品和衣物,基本解决了她本学期的费用。李群还决定,自己继续支援闭艳林下学期的学习生活费用。

  马山县乔老村指导员蓝云猛走访村民时,发现许多村民只吃稀饭和杂粮。他进一步了解到,由于农忙时节青黄不接,有的村民粮食不够,不得不用稀饭和杂粮充饥。蓝云猛组织爱心人士为乔老村捐大米1000公斤、面条200公斤、食盐200公斤、衣服500多件,并捐款700多元,帮助26户困难群众解决了生活问题。

  据统计,截至7月中旬,南宁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走进自然屯1.287万个,解决困难群众问题2157个,筹集到位资金983.9万元,自捐和协调企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900余万元,硬化水泥村屯道路840条共1771.47公里,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