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2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赵 超 农启曼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进村不增负,热心解民忧。”这是今年以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广西日报社、区物资集团、区安监局等区直单位派驻德保县建设新农村指导员的真实写照。他们驻村伊始,就把自己当成了村里的一员,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了许多实事好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贴心人。

  抓好基建解民忧

  造成农民增收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学校办学条件滞后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在都安乡凌圩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挂点的指导员曾浩文、林俊不畏艰辛,坚持与村民同劳动共食宿,与村干部一道走遍每个村屯、每家农户,为凌圩村完小筹集5万元资金对学校进行翻修,筹集10万元资金修建凌圩村敬老院和村民活动场所。当他们看到都安乡政府办公室设备简陋时,通过朋友关系募捐到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以及一些办公用品,折合人民币约5000元,改善了都安乡政府的办公条件。

  燕峒乡古桃村是广西区物资集团总公司的驻点村,当指导员了解到村完小校舍简陋、课桌椅陈旧的情况后,立即与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联系,争取该公司为学校捐赠了6万元的建校经费和一批学习用品。区安监局也积极为该县敬德镇驮信村捐赠了10万元资金,用来维修村民的20个地头水柜和修建2公里的通村公路。

  打造闻名的“鸭子村”

  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驻村指导员与当地村干部一起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帮助挂点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农民尽快走上富路。

  德保县城关镇茶亭村乐屯有着多年的养鸭历史,当地土鸭种“绿头鸭”远近闻名,却没有形成规模。来自广西日报社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廖有祥和谢植扬今年3月底进驻茶亭村后,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动起了脑筋。他俩发现乐屯每户每年自产1500公斤玉米,这些都是优质的鸭饲料,而当地群众又有养鸭基础,今年猪肉涨价,鸭子也会相应涨价,加上报社联系技术给予支持,该屯群众养鸭的积极性提高了。

  茶亭村党支书马光谋给笔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前村民年年卖玉米,价钱一般是7毛钱一斤,一年到头剩不了几个钱。现在养鸭钱来得快,一只种鸭的价钱是两块六毛钱,养到成年鸭大概需要3个月的时间,一只成年鸭一般重3至4公斤,按照今年的市场价计算,每只鸭子能赚40元以上。现在屯里群众养鸭最多的有600多只,最少的也四、五十只,茶亭村乐屯100多户人家,共有12000只鸭子,比往年翻两番,仅靠养鸭子一项,今年全屯就有近100万元收入。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