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1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庞世龙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自治区驻金秀忠良乡巴勒村指导员 庞世龙

  我的驻村工作从实地调研开始。

  前不久,我和乡里的几位干部一起到巴勒村开展调研。在巴勒村小学,车子刚停稳,支书、主任、村民都围了上来,当乡里的干部介绍说我是从自治区来的时,村支书显得格外热情和激动,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久久没有松开。我感觉得到支书对我们的到来充满着期待和信心。因为村委办公楼年久失修,已经成了危房,这次座谈会就在村小学的教室里举行。

  村民座谈会上,首先是乡干部介绍了村里近几年来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接着我把在自治区召开的有关会议精神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这两年内我们将要完成的各项指标任务跟大家进行了说明,征求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眼下急需解决什么,有什么好的想法。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村民们的话匣子纷纷打开了。几乎每一位村民都提到:“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电。因为没有电,群众无法正常收听、收看广播和电视节目,生活娱乐活动几乎没有,接触外面的信息比较少,群众的思想观念还是比较落后;因为没有电,村里的红薯加工厂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加工,几万斤红薯由于没有及时加工而白白烂掉。”

  听了群众的发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多年来,我们的扶贫开发工作一直在强调,要解决好农村的水、电、路问题,可是还是有不少农村的发展卡在水、电、路问题上。没有电怎么建设新农村呢?我暗下决心,要为巴勒村解决电的问题,让这个瑶寨亮起来,不辜负村民们对我的期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