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12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廖广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上半年,鹿寨县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农民人均收入达3442元,同比增加624元,增长15.5%。此成绩的取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与该县选派强有力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并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分不开的。

  今年4月中旬,该县从县直各单位选派112名同志,各乡镇选派122名同志,再加上从柳州市下派下来的10名同志,总共由244人组成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队伍,分别进驻到全县10个乡镇的122个村,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研究和指导当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调动驻村指导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安心扎根农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想办法、促生产、谋出路,鹿寨县根据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工作要实现“六句话”(即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目标和要求,探索管理模式,通过“三条线”管理和培养出一支过硬的驻村指导员队伍,并由此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制度线”。建立和完善新农村指导员职责、工作月报表、学习制度、驻村日记填写制度及信息报送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指导和规范驻村指导员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使指导员管理常态化。与此同时,该县还通过定期召开驻村指导员座谈会,让大家交流经验,沟通情况,互通信息,增进了解,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把所有的驻村指导员拧成一股绳,促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二是“培训线”。在指导员驻进村屯前,县委、县政府对全部指导员进行了动员和培训,明确了指导员的工作纪律、工作职责及基层工作的方法、步骤。指导员驻村后,4月下旬,县里又召集他们进行第二次培训,内容包括农业科技、基层组织建设、计生、信访调解等九个方面的内容,让驻村指导员对“三农问题”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各乡镇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驻村指导员外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是“主题活动线”。在指导员进驻村屯后,该县首先组织开展了“进百村察社情,入千户访民意”的主题调研活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都能结合驻村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走村入户开展调研活动,共写出调研文章122篇,提出建设新农村意见和建议430多条。随后,又开展“三比三争三促进”活动,激发驻村指导员争当业务标兵、争当转变作风模范、争当优秀指导员,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同时还以开展“八桂先锋行”活动为载体,组织驻村指导员在所驻村屯广泛开展科技惠民大培训,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由于狠抓驻村指导员管理,鹿寨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各村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或“一村多业”的产业格局,为农民增收提供切实保障。以种桑养蚕为例,今年全县新增桑园面积3.11万亩,目前共有桑园15万多亩。1至7月份,全县实现养蚕23.89万张,同比增加6.33万张,增长36.05%,产鲜茧19.13万担,同比增加5.78万担,增长43.30%,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由于成效显著,鹿寨县探索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管理经验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肯定,并在今年8月初召开的全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队长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成为全区七个先进典型县区之一。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