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0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黎安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选派干部下基层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对于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提高干部素质,服务“三农”,建设新农村有重要意义。为使这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需要发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作用,使之工作有新定位、新思路,树立新形象。

  一、找准新定位,当好“五大员”

  一是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利用多种形式,宣传中央、自治区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宣传中央有关支农惠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等。从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全面摸清所驻行政村的村情,为有效开展工作打下基础。三是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协助做好正在发生的各种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抓好苗头性、潜在性矛盾的防范工作;协助村干部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四是要当好富民强村的服务员。积极发展和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和帮助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提高谋发展的本领。五是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督导员。指导做好“三级联创”工作,指导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八桂先锋行”活动。督促基层党组织高标准进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促进村级党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确定新思路,抓好“五项工作”

  第一,制定好发展规划。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着眼长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村委会做好新村建设规划。在工作中,要把农民增收的规划放在第一位,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基础。

  第二,抓好经济发展。检验新农村指导员的工作成效,最根本的标准就是看农村经济是否发展,农民是否增收,农村的面貌是否改变。这需要广大指导员紧紧抓住当地优势和特色,理清发展思路,切实抓好农民增收。

  第三,好事实事。关注民生,围绕群众满意的根本标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解决通村、通屯公路和屯内道路建设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通电等问题。引导农民做好公共设施建设。通过争取各级财政投入重点解决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欠缺的问题。开展整治村容村貌的文明新风建设。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建立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建设,健全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做好农村特困人口危房改造等,让党和国家的温暖更多地惠及农村困难群众。

  第四,抓好社会稳定工作。针对当前农村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重视到位。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二是工作措施到位。通过制定各种强有力的矛盾预警和应对措施,把各种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三是制度建设到位。只有制度健全了,社会稳定工作才能有效开展。

  第五,积极开展“五帮三促进”活动。“五帮”,即:帮助所驻村理清经济发展的思路,帮助所驻村培养新型的农民,帮助所驻村培育适合本村的支柱产业,帮助所驻村创建整洁文明和谐的环境,帮助所驻村建立适应新农村的管理机制;“三促进”,即: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密切。

  三、树立新形象,让群众满意

  一是加强学习,努力实践。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加强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实践中学。要认真钻研,勤于思考,不断夯实知识基础、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农村工作的能力。二是放下架子,亲民爱民。要深入群众,串百家门,知百家情,密切干群关系。三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四是开拓创新,节俭高效。要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五是严格自律,清正廉明,做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模范。

 (作者系贺州市八步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