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2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骆展胜 刘选章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桂林市叠彩区派驻大河乡的30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4个多月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各自岗位上想法作为,以唱响“四新歌”为大河乡的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以行动兑现了诺言。

  新技术助农增收

  种菜、种梨、种花、养猪是大河乡农民致富的“四大法宝”。从城里来的驻村指导员对农业知识客观上欠缺,但他们帮村民致富的信心非常坚定,他们或买来科技书籍,或上网搜索种养资料,或请来农技专家为村民答疑解惑。

  驻大河乡新民村指导员尹兴家发现桂林养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特买来养兔书籍、并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养兔技术,指导和帮扶两户困难村民养兔子,预计年底可增收2000多元。上阳家村全村养猪1万余头,猪病是困扰村民的一大难题。驻村指导员吴忠斌在这个问题上动脑筋,在他的指导下,到目前为止,全村生猪再无病死现象。吴忠斌还帮助20多户村民引种台湾兰花包菜,预计将为农民增收30多万元。

  新文化促农提升

  大河乡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调,过去村民以打牌消磨时光。为了开辟农村文化阵地,驻村指导员充分发挥特长,给农民带来新的文化娱乐。

  驻蒙正村指导员、区文化馆干部田文飞在大学是学声乐的,他发挥专长在村里开办“音乐辅导班”,20多位村民参加了培训;暑假期间,26名返村学生也加入学习行列,田文飞将50余位学员分为白天、晚上两个班。如今,歌声、琴声取代了村中先前的划拳喝酒、打牌吵闹声。驻白竹干村指导员聂琦则办起“美术字培训班”,还自掏腰包为学员购买字帖,全村马上来了48人,邻村也有人闻讯赶来,把村课室挤得满满当当。

  新观念清洁农村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加上某些村民的不良卫生习惯,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成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又一个“发力点”。蒙正村常年形成的垃圾堆、污水沟、臭水塘有几十处之多,指导员田文飞多次组织和参与清洁行动。日前,他特意请来桂林空军学院101队干部学员前来蒙正村,将村中8处卫生死角清了个遍,清理垃圾20多吨。

  在驻村指导员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大河乡农村的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村村都建立了清洁制度,建起垃圾池,聘请了保洁员。桂林市“城乡清洁工程”督察组每次入村检查都给予充分肯定。

  新服务温暖民心

  创新为民服务机制是驻村指导员的另一门“必修课”。“我们是您的朋友,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吗?您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请您随时与我们联系。”这是叠彩区大河乡白竹干村驻村指导员聂琦、董奕生专门印制的“为民服务联系卡”上的承诺。

  据悉,服务卡发至村民手中后,两位指导员的手机就成了村民的“110”。该村5组村民黄润贵最近反映,东二环路旁水渠不畅,他家靠东二环的菜地经常积水,种菜困难。指导员立即与有关部门协调,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