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2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兰英参 梁海燕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东兰县驻大同乡板坡村指导员 兰英参 梁海燕

  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要力量是农民,只有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这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乡风文明”这道风景线才能亮丽起来。而作为一名驻村指导员,在指导、引导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与一年前相比,大同乡板坡村可谓气象焕然一新。村民都说:“这要归功于驻村指导员的勤于指导,引导群众动手起来参与“城乡清洁工程”,参与健康的文娱活动。如今参与种桑养蚕、修路的青年多了,不务正业的青年少了。”

  听到群众的赞扬,我们深感欣慰。 进驻农村一段时间后,我们感觉到:如今农村很多农户的温饱问题一般已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人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解决温饱或实现富裕并不等于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只有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增长,才算得上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准。驻村指导员应该就成为引导农民群众走“两个文明”与和谐发展的责任者。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积极进屯入户宣传,和群众打成一片,开展演讲比赛、唱山歌比赛等多种活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加强群众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从社会反映较多的事情做起,从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倡导群众维护公共秩序和卫生,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自觉抵制封建迷信,不吸毒,不赌博,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活动和措施深受群众欢迎,效果也非常明显。

  这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富裕程度不等于文明程度。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越来越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而是渴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引导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构建文明、祥和的新农村。由于文化素质不高,信息闭塞等诸多因素,一些山区农民还存在封建落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加强这些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