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1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廖庆凌 凌海飞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扎根基层 服务“三农”

  4月,北流市选派了556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驻全市278个行政村;6月初,又增派了740名干部驻村,平均每个村的驻村干部达到4.7人。

  到8月初,北流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为基层群众办好事实事3576件,多方筹措资金2900多万元,修建人畜饮水工程17个,解决农田水利项目40多个,修建水渠近20公里,硬化村道60多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7.5公里,建设村小学校舍36间1.2万平方米,全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乐当新农村的“奠基人”    

  8月,骄阳似火。在龙萃塘文化新村建设工地上,村民们挥汗如雨,干得正欢。立在村头的新村效果图让过往群众羡慕不已。这个新村的规划倾注了驻新荣镇扶中村指导员蓝卫红、郑智大量心血。他们在摸清村情民意、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帮助村民规划依托本村龙萃塘自然村依山傍水、人文环境好等资源优势,建设龙萃塘文化新村。首期计划投资200多万元建设环村路、环塘路、文化公园、灯光球场等基础设施。目前,各个项目正在按步骤实施。

  民乐镇会众村委会至竹节冲组道路坑洼难行,群众晴天雨天路过都忍不住骂娘。指导员朱恒金进村后,积极建言献策出力,筹集到资金25万元,并组织群众投工投劳1800多工日,硬化了这段1.2公里长的泥沙路。驻塘岸镇塘岸村指导员王秋平了解到该村水田因缺水影响春耕生产时,千方百计筹措1万元资金,打井修渠,解决了20多公顷水田的灌溉问题。

  到8月初,在指导员的组织、协调下,全市已启动建设项目480多个,其中村级校舍建设项目75个,村级办公场所建设项目66个,水利建设项目54个,道路建设项目128个,产业发展项目86个,做到了村村有建设项目。

  勇当经济发展的引路人

  各驻村指导员按照“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规划发展项目,培育所驻村的优势主导产业。

  驻清湾镇清平村指导员黄涛、甘振利,根据周边村镇情况,调整该村产业结构,发动群众大力种植优质香蕉。目前已发展至200多公顷,该项目可使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驻北流镇六地坡村指导员周权、吕观荣,利用所驻村的蔬菜协会,组织村民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引导村民通过互联网推销产品,促进了蔬菜种植业发展。今年该村的蔬菜种植及加工有望突破250万公斤,菜农人均种菜收入有望突破1200元。

  目前,在指导员的努力下,北流市建立起各种经济协会26个,建立起火龙果、百香果、香芋、香蕉、台湾甜玉米种植以及中草药种植等农业新品种推广示范点102个,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种养基地132个,有98个村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在抓好生产的同时,驻村指导员注意做好市场引导,提高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今年大坡外镇荔枝龙眼丰收,但价格偏低、销路单一让果农犯了愁。指导员肖汉钦在积极为果农的荔枝龙眼集中上市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指导和帮助该镇建设了一个年烤干果量3000多吨的荔枝龙眼加工厂,使得该镇在今年荔枝价格偏低的情况下仍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争做农民的贴心人

  “冤仇宜解不宜结,让一步海阔天空啊!”

  驻六麻镇达和村指导员陈建松的耐心开导,解开了村民龙昌与庞仕仁的心结,两家人握手言和。此前,因建房用地纠纷,两家人虽毗邻而居却形同陌路,有几次还险些发生冲突。陈建松知道后,便成了两家人的常客,以朋友的身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撮合两家人重归于好。“是陈指导员的耐心和善意感动了我们。”龙昌与庞仕仁异口同声说。

  在建的清水品镇政府至北宝二级路的旺冲路段投资270多万元,是该镇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在搬迁公路沿线的土坟工作中,一些坟主因各种原因不愿意迁坟,工程进度受阻。驻旺冲村指导员梁春南一次又一次地上门,一回又一回地与各坟主促膝谈心,同他们拉家常、讲政策、摆道理,宣传修建公路的好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各坟主被梁春南的真情所感动,自主地把坟迁走了。

  驻村指导员把访贫问苦当作日常必修课,并把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当作自己的行动指南,办成了一大批实事好事。目前,北流市驻村指导员共捐赠48.5万元,帮助贫困学生、五保户解决困难;帮助成立起农民剧团、文艺演出队、舞狮队等文体团队218个,在本村巡回开展活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