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1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黄剑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百色市驻田阳县坡洪镇陇升村指导员 黄剑辉 

  坡洪镇陇升村地处田阳县南部石山区,个强屯是陇升村最边远的一个屯。下村的第一天,我和陇升村干部一起走访个强屯。越野车沿着坑坑洼洼小道行进,车轮胎与石头撞击发出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车的一边是悬崖,稍有不慎,就会车毁人亡。不到5公里的路我们走了40多分钟,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一下车,我们就被这个屯的贫困震惊了。全屯周围都是巍巍的石山,房屋都是木质结构的瓦房或茅草房。山上偶尔传来的猴子叫声让人感觉处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我们找到了组长家,向他了解情况。个强屯有30多户,120多口人,村民都靠种在石头缝里的玉米为生,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个强屯缺水十分严重,饮水全靠收集雨水的一个地头水柜。每年都有6个月以上的缺水期,严重缺水时,村民要到4公里以外的地方肩挑、马驮。

  正说话间,羊肠小道上传来了阵阵铃声。我抬头一看,几匹马正驮着水回来,那铃声传递着老百姓疾苦的心声。我们去看了地头水柜,水柜里的水已经很少了,漂着绿绿的沫子。在旁的组长说,这点水可支撑他们半个月。我们粗略估算了一下,大概就10桶水。组长介绍,这两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个强屯通了电和无线电话,但是行路难、饮水难仍然严重制约着屯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群众盼望得到上级帮助解决行路难和饮水难的问题,只要帮助解决部分资金,他们表示愿意出工出劳,投身建设自己的家园。

  从组长家出来,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沉重。我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以前只是在书上电视上看到过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群众如何行路难、如何饮水难,但却不是很在意。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如今身临其境才体会到其中的艰辛。我明白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其目的是让广大干部深入农村实际,体验百姓疾苦,从而转变作风,变务虚为务实,变领导为指导,变号召为示范,变管理为服务,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我对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要利用驻村的有限时间抓紧为农民办几件实事好事,为新农村建设尽绵薄之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