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曾永联 张华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武鸣县428名新农村指导员注重针对农村的薄弱环节,念好传、帮、带“三字经”,为民谋富路。到10月10日,新农村指导员共组织举办培训课834场,培训党员群众34765人,解决群众困难问题44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60多件,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

  “传”,即传达新农村建设政策,传送脱贫致富信息。马头镇六户村是该县最偏远的山村之一,属自治区级贫困村。指导员周其安到位后,不到半个月即走遍全村,摸清基本情况。趁农历四月初四传统节日这天,他组织举办了山歌会,邀请在外工作的人士和老板为该村把脉问诊,共商脱贫大计。受邀的人士各抒己见,建议筹集资金修建连接各屯的水泥道路,将整个村作为一个整体连片开发,向规模要效益。当天,全村就筹集3万元准备修建一条6.5公里长的村路,吹响了脱贫致富的号角。

  “帮”,即为当地群众排忧解难,帮助农民增收。锣圩镇英江村指导员黄力和村党支部书记发动部分党员捐赠钱物,帮助困难户班政文改造危房。仙湖镇连才村一位党员户反映规模养鸡户增多,需加强技术指导的问题后,该村指导员主动与县利源养殖公司联系,安排一名技术员驻村指导,把该村发展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大型养殖基地。目前,全村已经发展规模养鸡户26户,总存栏12万羽,一年收入达54万元。

  “带”,即利用指导员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带领群众调整农村经济生产,建好新农村。作为糖业干部,驻村指导员黄杰基、杨荣昌带领府城镇东江村、陆阳村的村干和种植户外出参观学习,帮助他们提高甘蔗高产丰产栽培、良种品改、固土施肥等相关种植技术。指导员林昆勇联系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出资1万元在双桥造庆村建一个图书室。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