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3月05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周贻博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本网讯:博白县第一批驻松旺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新农村建设中,担当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重任、打造文明生态和谐典范乡镇而扮演重要“角色”,经过全面严格考核、群众评议22名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员全部称职,考核结果作为各级评优秀指导员的依据,向派出工作单位反馈,与单位考核等级同等,并列入2007年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核存入档案,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其中,4名驻村指导员被评为“博白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优秀指导员”,2名驻村指导员被评为“玉林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优秀指导员”,驻松旺镇松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刘春光荣获县、市、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优秀指导员”荣誉称号。

  去年3月以来,博白县第一批驻松旺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开展“心系群众、增进感情、体察民情、为民谋利”活动,积极为农村发展献计献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舞台中倍添活力大显身手,扮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角色”,受到农村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好评。至今年2月底,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筹资220多万元,组织群众硬化村道12.5公里,挨家挨户协助修通和开工建设3条跨境出海通道。发动农户发展沼气池1750多座,已建好850多座,共捐资4。2万元和一批教学设备给射广村和潭连村小学,扶助20名缀学的孤儿和贫困学生上学,为群众做好事1278多人次,捐赠500多册图书给农村文化室,有力地促进老区文明生态经济和“红色经济”的蓬勃发展。

  驻村指导员进驻合浦水库区的龙垌村委会,看到这里村民祖祖辈辈被大山层层阻隔,村民终日守着大山而居,看着水库长叹,严重阻碍村经济的发展。驻村指导员梁克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首先从制约贫困老区龙垌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入手,在镇村干部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修通了勒竹头至丁洞,龙垌村委会至丁洞连接合浦张黄的过境出海通道;另一条投资20多万元,龙垌村委会连接合浦张家的过境出海通道也于2008年1月动工兴建,3条过境出海通道彻底改变了龙垌村委会交通落后的面貌,为贫困老区龙垌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圆了山里人乘船出海的梦想。

  催生沉淀老区文化,全面构建和谐文化生态家园,把老区优良传统文化转化为经济建设服务。县驻村指导员工作组长刘春光悠悠老区情,站在历史高度和新机遇新起点,为老区新农村建设倾注大量心血,大爱无私。他积极挖掘老区文化,宣传老区,饱含深情,笔触驱歌老区人民,用红土地的“红色文化”催生“红色经济”。经过精心策划,他争取镇投资2.5万元建好和谐文化宣传长廊,使“文化之乡”的名人古寨、生态文化、和谐乡村协调统一。这些生态文化宣传长廊如诗如画,如山水同美,有名人名镇、招商引资、关注民生、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学习教育等,既有文字表格又有生动的图画,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一幅幅生动活泼、图文翔实的和谐文化宣传长廊,是传播新时代文化的火种,是传承历史与发展的薪火。在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文化长廊上,有十七大主题、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小康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化等,每个章节独立装裱墙上,诗文成画,把十七大深刻主题融入诗画,图文并茂,通读易懂。一幅幅生态文明、关注民生、工业经济、名人名镇、小康图画等二十多个刊头版画跃入老区人民的眼帘。在党建宣传专栏里,党章首次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的党建园地,廉政建设则把诗画融入其中,使整个山城古寨融入浓浓的生态文明氛围之中,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方向。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构建和谐文化长廊建设中,开创生态文化建设崭新局面,促进全镇经济迅速崛起,谱写老区经济发展新篇章,推动松旺老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打开神奇的山城古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他还精心制作别致一格的宣传老区的册子、影碟、长廊等,让外界了解老区,使老区这块沃土成为商家看好投资的热土,外地客商纷纷涌入老区松旺投资办企业。仅去年下半年以来,全镇就引来有“5+3”8个中小企业项目动工建设,今年2月又引来4家企业投资1.35亿元开发矿产业,累计投资总额达3.21亿元。目前,还有3家企业正在洽谈投资开发皮革业、旅游业和矿泉水等。2007年,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8300多万元,上交国家税金300多万元,全镇经济发展位居10佳乡镇的第三名。博白县第一批驻松旺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员成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一个样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