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1月2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许扬群 欧 有 黄国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选派干部下基层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指导员驻村后,深入调查研究,帮助驻村解决实际困难,为民办实事好事,深受农民的好评。但由于主客观原因,有部分指导员的工作抓得还不到位,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要进一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作用。

  抓好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强业务学习,积极组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认真学习党的“三农”政策,学习有关农村各项法律法规,学习农村实用种养知识,不断提高农村工作能力;加强实践学习,组织指导员深入村屯,深入群众,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完善规划,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协助村“两委”制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包括: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农民增收规划、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农村文化教育发展规划、农村社会保障落实规划、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划等。按照工作规划,有的放矢地推进村屯经济社会发展,使所驻村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农民收入明显增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各项事业明显进步。

  整合资源,多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建立由市、县区基层办牵头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办实事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种资源,加强对基础设施薄弱和发展条件相对较差的村屯在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帮扶力度,确保所有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给农民带来实惠。同时,强化派出单位责任,在物力财力上给驻村指导员以最大限度的支持,确保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把握民情,切实抓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继续帮助健全村级组织维护稳定工作机制,及时了解掌握社会矛盾纠纷,对农村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对计划生育问题、山林土地纠纷问题以及其他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重点排查,及时准确掌握,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把思想工作做到家,把各类矛盾和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农村大局的稳定。

  创新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一是创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载体。深入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并与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从而为打造一支作风硬、守纪律、高素质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队伍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创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交流载体。利用现代网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们提供一个研究讨论、交换信息、传递感想、增进友谊的平台,为指导员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安心工作、用心工作。三是创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管理机制。结合实际,完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考核管理办法,明确考勤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定期汇报制度、奖惩制度等工作制度,通过建立、实施各项工作制度,确保新农村指导员派驻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四是创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培训机制。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使驻村指导员切实掌握有关知识,夯实工作基础。同时发挥老队员传、帮、带的作用,使驻村指导员掌握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力抓项目,确保群众得到实惠。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发展生产、发展支柱产业、发展特色养殖业,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挖掘驻村潜力的同时,应积极引进项目,利用外来资源发展当地经济。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