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20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叶建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有一次,我和覃柳芳到木寨屯去办事,遇到屯里一头母牛难产,兽医用了3个多小时都没有办法。当时,母牛和小牛眼看就要死去。覃柳芳知道后,马上跑过去帮忙,最终才保住了母牛。”广西柳城县六塘镇村民韦欣丹回忆说。

    覃柳芳是广西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一名本科生,2003年毕业时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被分配到家乡柳城县“服务”。从一名普通的乡镇党政干事到柳江县渔牧兽医局工作人员,覃柳芳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给当地村民带去的是实用的科学技术。

    初见覃柳芳时,人如其名,30岁的他戴着一幅眼镜,显得格外文质彬彬。覃柳芳说:“下到基层可能做不了很多大事,但可以经常深入到老百姓中去做许多小事,而这些小事对他们来说或许就是大事。像上次救活的那头母牛,就是村民家里最值钱的东西。”

    作为志愿者,覃柳芳来到六塘镇后,一干就是两年。两年里,覃柳芳利用在学校掌握的专业知识,指导村民发展生产,带领村民致富。从牛猪饲养到甘蔗种植,从粗放经营到循环种养,在覃柳芳的指导下,镇里畜牧业发展迅猛,农业结构日趋合理。

    2005年7月,覃柳芳两年的“志愿者服务”期满,但他决定继续留在县里工作,于是成了柳城县兽医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也从此成了一名真正的基层工作者。在兽医站工作的日子,覃柳芳不忘当地村民,仍然像当志愿者的那两年一样,经常到基层给村民讲授科学知识,手把手地教村民发展生产。

    柳城县渔牧兽医局局长甘旋琳说,中央今年提出发展“现代农业”,而对于基层农业部门来说,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像覃柳芳这样志愿到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大学生到基层能够给村民带去思想、观念和先进的技术。”

    2007年初,柳城县正式启动了“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引导村民到示范基地里养猪、种果、发展沼气。这个“民心项目”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而它的背后饱含着覃柳芳等工作人员的汗水和智慧。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在基层工作,不应当把自己的能力估计得太高,但也不能忽视了自己的存在,踏实地工作,肯定能够成就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是他的工作理念,也是他对自己近四年来基层工作生活的总结。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