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韦慧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武宣干部转作风帮助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小记

 “喂,养牛场吗,你们那里的牛粪还有吗?……我们的农民都等着呢,能不能优先卖给我们镇啊。”从三月份起,武宣县通挽镇书记黄世捧和镇长覃寿长隔三差五都要打上几通像这样讨牛粪的电话。

  日前,当笔者来到武宣县通挽镇通挽村花颜屯时,水稻还未成熟,可村里的晒谷场并不闲着,大家正忙着晒起了牛粪。“这些牛粪就是书记、镇长费了很大劲才抢回来的宝贝,1块钱1公斤呢!我们的荷包要鼓起来就全靠它了。”村民覃光学笑呵呵地说。

  为何臭烘烘的牛粪一下子成了“香荸荸”,而且还得书记、镇长费力去抢?

  花颜屯是人多地少的自然屯,人均仅有水田0.5亩,旱地0.15亩,村里90%的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去年新一届镇领导上任后,他们尝试引导村民用冬闲田种蘑菇,没想到让从未种过蘑菇的花颜屯农民获得意外的成功,蘑菇不仅产量高,而且卖价好。尝到甜头后,今年很多村民都主动加入种蘑菇的行列,该镇1000平方米以上的蘑菇大棚就达到210个、面积51万平方米。然而,每种1000平方米蘑菇就需要干牛粪6000公斤、稻草15000公斤,这么多稻草和牛粪到哪里去找?稻草倒还容易解决,可以到各村各户收购,而牛粪就难寻了,特别是“铁牛”普及后,农村的牛越来越少,牛粪一下子“洛阳纸贵”起来。种蘑菇还需要很长的堆料发酵时间,为了不耽误农民种菇,从3月农民开始备料起,书记黄世捧和镇长覃寿长就开始四处寻找牛粪了。

  在武宣,只有三里镇和二塘镇建有大规模的养牛场,可需要牛粪的不仅是通挽镇,该县桐岭、思灵、禄新、二塘、三里等乡镇的农民也在如火如荼地种蘑菇。只要一打听到哪有养牛场,黄世捧和覃寿长就千方百计地索要联系号码,一家家打电话过去求购牛粪。可牛场的人总是说没有,任凭镇长、书记如何苦苦哀求,电话那边传来的总是爱莫能助。无奈,黄世捧和覃寿长只好带着种植大户亲自赶到养牛场,没想到那里竟出现蘑菇种植户排长队买牛粪的情景。

  “种蘑菇的农民越来越多,牛粪成了稀缺货。本地买不到,我们只有把眼光投向外地。”黄书记说。几经周折,通过市畜牧局工作的老乡出面,他们才在贵港的西江农场和兴宾区桥巩乡皇氏奶牛场买到牛粪。粪源是找到了,可运输成了问题。因为牛粪又脏又臭,从皇氏奶牛场回来要经过来宾市区,怕影响“城乡清洁工程”,牛粪车总是在深夜两点才敢通过市区拉回通挽。寻牛粪、运牛粪的过程虽然艰辛,但看着村民的荷包一天天鼓起来,书记、镇长都觉得值,覃镇长说:“只要能促进农民增收,什么困难都挡不住!”

  “去年我们本地人都很难吃得到新鲜蘑菇,因为蘑菇还没出棚就全被镇政府引进的几家盐水菇加工厂订完了。”村民覃光温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家去年种菇1000平方米,产量达1万公斤,纯收入2万多元,相当于种甘蔗收入的10多倍,今年他还要再种2000平方米。看到种蘑菇这么有“钱”途,而镇领导为农民增收又是这么不遗余力,村里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都纷纷赶回来。“我今年不出去了,一心一意在家种蘑菇。”覃光温的胞弟覃光学说。让他吃下这颗“定心丸”返乡种菇的还有其他原因:镇里为农民种好菇开办了种植蘑菇培训班,专门派两位技术员从堆料、翻料、进棚、播种到棚内管理,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从牛粪、菌种到销路等‘一条龙’都有镇长、书记操心,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在武宣,为农民抢牛粪的书记、镇长不止黄世捧和覃寿长,在这些书记、镇长的引导下,越来越多农民利用冬闲田种蘑菇。据该县农业局局长张祝昌介绍,武宣县去年蘑菇种植面积250万平方米,鲜菇总产2280万公斤,产值达11400万元,仅此项就实现农民年人均增收150元。今年种植蘑菇面积预计达到350万平方米,目前全县返乡种蘑菇农民已将近5000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