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县武德乡村民谭海强,是中越跨国合作种植甘蔗的最初尝试者,也是首批受益者。在刚装修一新的家中,谭海强讲述了近几年他在越南土地上投资种植甘蔗的经历。
龙州县武德乡处于中越国境交界处,拥有一个国家二级口岸——科甲口岸,两国边民贸易很活跃。龙州县是产糖大县,对甘蔗原料的需求量较大,甘蔗种植成了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自1992年从武德乡粮所下岗后,谭海强就一直没有稳定职业,主要靠自家种植甘蔗和做一些小本生意维持生活。 龙州县耕种土地相对缺乏,想要发家致富,单靠自家的几亩地是远远不够的。2006年谭海强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借用临近的越南的土地,把自家的甘蔗种过去呢?
谭海强说:“我几次到越南那边了解情况,那边的村子地多人又少,还有很多土地丢荒。而且他们种的都是一些稻谷、黄豆、玉米什么的,收成也不好。我问过很多越南村民愿不愿意改种甘蔗,他们说只要我们提供蔗种、肥料和技术,他们也愿意改种,反正土地也是闲着,大不了就是陪上一年的劳力。”基于这种现状,他萌生了把甘蔗种出国门的想法。
想法有了,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是比较复杂。首先是跨国合作种植的手续问题,其次是资金来源,另外还要考虑到投资的巨大风险性。
对于最初的这些困难,谭海强说:“创业当然是很困难的!为了筹集到更多资金,我和同村的谭广升和庞朝孙商量合伙做这件事情,在准备投资之前我们又到越南那边做了很多详细的调查。2006年我们投入了25万元,购买了86吨蔗种准备运到越南,当时主要是通过民间的方式,以个人的名义把蔗种和肥料运到越南。当时的压力很大,同村的人都说,这三个崽把钱都丢到水里了,以后甘蔗种出来运不回国就成一堆废物了。”
谭海强他们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打算购买一批榨糖的机器,“如果甘蔗运不回国,那我们就在越南把甘蔗榨了,做成糖片销往河内,我们已经和河内的超市有过联系。”
后来证明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当龙州县甘蔗指挥部和口岸办的领导听说此事后,主动找到谭海强,答应帮助他们解决甘蔗出境的手续问题。在2006年崇左市投资环境推介会上,龙州县代表团就正式与越南下琅县签订了合作种植甘蔗项目,并计划用3到5年时间在下琅县组织当地农民种植甘蔗1000公顷以上。龙州县为下琅县提供优良蔗种、化肥、农药和免费技术指导并以越南边境各县略高的价格收购所产的甘蔗,越方下琅县则提供土地、劳动力。
“所有手续上的问题政府都一手包办了。”谭海强说,“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也多,像减免关税、简化手续、优先进厂过磅、随时到随时过磅等等。第一批蔗种运过去后,检验检疫部门还进行了三个月的跟踪服务,对越南的土壤进行实验化验。”
另外,甘蔗种植技术支持方面也是完全由政府来做。龙州县先后派出多批技术人员到下琅县对越方的干部、蔗农代表进行科学种蔗技术培训,并到蔗地进行开沟、砍种、摆种、培土等技术示范操作,使他们基本掌握了甘蔗的科学种植技术。
为了保证在越南种植的甘蔗能顺利运回国内的糖厂,谭海强还和越南方面签订了合同,“一是和下琅政府签合同,再就是和蔗农单独签合同,确保我们的甘蔗能运回来榨。”
“政府介入后我们就敢大胆投资了!”谭海强说。
2007年1月18日,首批中越合作种植的甘蔗运回龙州县压榨,谭海强首次收获了跨国合作种植的“甜蜜”。
之后,谭海强和他的合伙人继续扩大投资,投资额达100多万元,与越南合作种植甘蔗扩大到5100亩。2008年,谭海强再次加大投资,使越方甘蔗合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预计产量达到7万吨左右。
谭海强说:“越南那边的土地都是新土,很肥沃,所以这几年不用施什么肥料。以前下琅村民一亩地的收入也就700块钱左右,现在他们改种甘蔗一亩地收入有2000多元,所以他们的种植热情很高,2007/2008年榨季,扣除越南蔗农留种外,合作种植的甘蔗入境达到4000多吨。2008/2009年榨季,甘蔗产量预计将达到7万吨左右。”可以说,合作种植让两边的村民都得到了好处。
当然,合作双赢的前提是两国关系的稳定,在此基础上,手续更简化、通关更便利,更有利于双方合作。
对于今后的打算,谭海强说:“现在甘蔗是通过资金自由、滚动式的发展来扩大种植规模,具体能达到多大的规模还不清楚,主要是靠技术投资和跟踪服务来赚钱的。越南的土地多又肥沃,我们还打算投资其他的产业,像木薯,还有木材加工,现在正准备投资40多万元在越南种植1000亩的木薯。”
当问及他们现在的年收入,谭海强笑而不答,只是告诉我们:“为了生活方便,准备买部20万元左右的车。”
他高兴地说:“之前我们是挂在边贸公司来经营的,现在我们自己注册了一家公司,不久,龙州三圣对外贸易投资有限公司就要开始正式挂牌运营了。”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东博会首次走出国门举办外展
3月4日,记者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获悉,4月2-4日,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泰国展将在泰国曼谷隆重举办。这是东博会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务实平台的新举措,也是东博会首次走出国门,举办外展。海上丝绸之路再添贸易畅通平台。 【详细】
凭祥供电公司助力“南疆国门第一村”建设
从凭祥市中心乘汽车出发,沿着硬化的水泥路,二十多分钟就来到平而村。“自从修了这条公路,现在出门方便多了。”平而村委会副主任覃敬华乐呵呵地说。而这不过是平而村建设“南疆国门第一村”的一个缩影。在村民与凭祥供电公司及多方共同努力下,原先村里低矮的房子、窄 【详细】
[凭祥市]“商农BOT模式”项目在国门城市实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给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凭祥市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更优化的资源配置空间。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中国—东盟汽摩配综合专业市场、中国—东盟(凭祥)农副产品专业市场……近年来,凭祥市抓住机遇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带动和壮大了产业,促进了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