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李 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永福县,说起村官李庆基,无人不竖起大拇指,因为他身为小小村官却成就了民族团结的“大事业”。作为永福县广福乡矮岭村的村委主任,李庆基20多年来不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还为相邻两个村的瑶族同胞呕心沥血,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爱戴和赞扬。

  矮岭村位于广福乡南部,西与广福乡的两个自治区级贫困瑶族山区村——德安、上寨村接壤。矮岭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把李庆基的工作内容与民族工作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德安和上寨两个村共有2168人,其中瑶族人口1996人。1999年以前,这两个村还未通电,有80%的农户用煤油灯照明,20%的农户还砍松油枝点火照明。1999年,李庆基充分利用自己比较熟悉有关部门的有利条件,带着德安、上寨两个村的干部到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和物资上的支持。在架电的过程中,埋电杆和拉电线需要经过矮岭村的林地,不可避免地要砍伐一些树木。矮岭村的群众要求德安、上寨村的群众给予经济补偿。这个要求虽然合理,却给贫困的瑶胞出了难题。李庆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带领村委班子成员深入村屯开协调会,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最终使矮岭村的群众作出让步,支持瑶族同胞架电,确保架电工程的顺利进行。

  德安、上寨村距离广福乡政府所在地都在40公里以上,距离最近公路15公里以上,瑶族群众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日用品都是靠人肩挑背扛,落后的交通条件极大地限制了山区村的发展,村民生活十分艰苦。从1998年到2006年,上寨村党支部、村委会用了8年的时间陆续争取启动资金200多万元,修建矮岭至上寨村的通村公路,李庆基就和上寨村的干部群众共同奋战了8年。2007年,矮岭至德安四级沙子路开工,李庆基又马不停蹄地奔波在这条路上。由于这两条路都经过矮岭村,占用群众耕地、房屋拆迁、供电线路和通讯电缆迁移等,各种矛盾问题不断出现。任何一个小的问题没处理好都有可能阻碍工程的进展。因此,李庆基常常夜晚下村入户,深入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矛盾问题,确保公路顺利施工。

  由于生源减少,德安、上寨两村的村级小学难以继续开办,瑶族同胞子女面临上学难问题。李庆基又奔走呼告,争取到在矮岭村试行小学生寄宿制,为瑶胞子女上学铺平了道路。如今,在矮岭小学的130多名寄宿小学生中,有90%的学生来自德安、上寨两个瑶族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