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叫‘老南江’来!”
2008年春节前三天,玉林市玉州区南江镇一个红砖厂因股东间分配不均引起纷争,纠纷双方共80余人,个个手持器械,剑拔弩张,局势一触即发,维稳人员“严阵以待”……
关键时刻有人想到了“老南江”。
“老南江”到来后,先到这边耳语了几下,再去那边协商了一回。于是,双方便“鸣金收兵”,决定“新年上班后法庭上见”。
一场“大战”,在“老南江”初步调解下就这样“偃旗息鼓”。
神了!这“老南江”是何方人氏,竟有如此能耐?
其实,“老南江”非“江湖大哥”,也并不“老”。这位今年刚40岁出头、身高1米55左右的文弱女子,大名叫文惠新,是玉林市玉州区南江法庭副庭长。今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会议上,她获得了“全国优秀法官”殊荣。
她让冰冷的条文有了温度
2006年5月,南江镇新联村一对50来岁的杨姓同胞兄弟,因450元的财产继承纠纷,闹上法庭。
法庭几经调解,纷争未除:按对半分钱,老二不接受;按老二占2/3、老大1/3分,老大不同意。
文惠新想,这是典型的农村民间纠纷案。纠纷解决不当,会影响到亲情延续、家庭和睦。
因此,她决定到村里开庭。庭前,她通知辖区内所有的村调解员参加旁听;庭审中,她引导当事人双方陈述和答辩,进行举证、质证。
最后,文惠新应用她的《调解五法》中的“消除‘症结’调解法”,判断兄弟俩的“症结”——碍于面子问题,于是找准当事人的平衡点和承受底线进行调解。
文惠新建议:把450元当作“孝敬”交给舅舅使用,兄弟俩都不要这钱了。
这时,兄弟俩对文惠新都投去了崇敬的目光,并在文惠新的见证下握手言和,高高兴兴地把钱交给了舅舅。这个案件,充分展示了文惠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高明的办案方法。她说,法律不仅是抽象冰冷的条文,每个案件的办理中,最好做到情、理、法的有机统一,从心理上真正消除当事人的疙瘩。
在下面这起离婚纠纷案中,人们可以悟到文惠新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办案原则。
2007年3月,韦某因丈夫陈某瘫痪在床提出离婚。此案由文惠新审理。
文惠新了解到,韦某上有老,下有小,还有个瘫痪的丈夫,自己常年在外打工;对生活失去信心的陈某情绪不稳,多次扬言自杀。
凭借多年审判经验,文惠新意识到,处理不好便会引起惨案,毁掉家庭,因此她特别细心进行调解。
文惠新一次又一次地到陈某家中做思想工作,为他家解决实际困难,使陈某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从谈话中,文惠新找到了解决纠纷的方法,打消了韦某离婚的念头。
她把“调解”作为“案结事了”的主要方法
文惠新一直通过调解,让纷争止步于“法庭相见”。四年来,文惠新审理了402件案件,结案多以调解为主,调解率达到90%。
文惠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办案做法,广受企业界的赞誉。
运美集团的打印机案官司一打就是3年。今年法院把案件交给了文惠新办理。3月5日原告、被告双方就一起把“司法为民、定纷止争”的锦旗送给了文惠新。
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案件。玉林运美集团于2005年通过电脑销售公司购买12台打印机用于车票打印。但打印机安装后一直未能顺利运行。
在付款问题上双方产生纠纷。电脑销售公司将运美集团诉到法院。由于运美集团不举证,一审败诉。运美集团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未主持双方调解,发回重审。
案件发回后,法院指定由文惠新承办。如果只为简单了事,文惠新可以按照二审法院内部审理意见开庭作出判决。
但是文惠新没有这样做。她找来当事人商量,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在请来电脑专家多次实地调试打印机,问题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文惠新又争取更换新机。
期间,文惠新上南宁,访北京,用私人手机给北京商家打电话就多达上百次。
文惠新的真心调解感动了双方当事人,也感动了商家北京总部。最后,她说服商家总部回收这批打印机,给经销商退回货款。
这起双方争议较大的重审案件,就这样成功调解了。双方当事人感激地说:“文法官真不愧是调解能手。”
为了做好调解工作,协调当事人双方的利益,文惠新有不少“受气”的时候。玉林大都会装潢广告公司的老板卢翠宁讲述了这么一件事。
“因为玉林工业品服装批发市场的部分经营户不给装修费,我把他们告上了法庭。案件标的虽然只有1万余元,但是文法官还是深入门店调查。店主骂她收了多少好处,才来讨催命钱的。她人受得气,事办得细,到店里先后不下50次,硬是一一说服14户被告到法庭面对面,成功调解了。我的官司收回来的不仅仅是钱呀,我由衷佩服她的人格魅力。”
文惠新在调解中对当事人双方常说的一句话是:“大家能来到庭里接受调解是一种缘分,希望大家能以开开心心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用大家在庭上刀枪相见,庭下互不往来。”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罗殿龙对文惠新的《调解五法》大为赞赏。罗殿龙在深入玉州区南江法庭调研后说,南江法庭积极参与大调解,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创举值得全区推广,并批示安排文惠新参加全区巡回演讲,由她介绍人民调解的成功经验。
优秀法官是这样炼成的
1990年文惠新进入玉州区南江法庭,当上了人民法官。
她除了虚心向富有经验的老法官学习、请教之外,工作之余还挑灯夜战,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很快,她熟悉了基层法庭的办案程序和所需的法律知识,成为庭里的一把好手。
从1994年开始,文惠新在工作之余,用11年时间,完成了从大专到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
文惠新深知,大量纠纷案受理在基层法院,而绝大多数的民事纠纷案件又发生在基层法庭。为解决群众纠纷、让街坊邻里和谐共处,19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南江法庭管辖21个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为方便工作和群众来访,文惠新从1996年开始,把家从市中心搬到了郊区的法庭里。10多年来,她总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离开。
从2000年开始,文惠新风雨无改地坚持每月20日对村人民调解员进行法制辅导,打牢化解民间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
她连续13年被玉州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2006年成为“广西法院十名优秀女法官”之一,评为广西法院民商事调解能手;还被自治区政法委、人事厅授予“百名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称号。2007年5月,文惠新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民商审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同年7月,被国家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今年,她获评“全国优秀法官”。
采访手记:
为这样优秀的基层法官叫“好”
这是位优秀而又平凡的基层法官。
她刻苦学习,由一名中专生变成研究生;她为减少纷争,走遍“南江”;她为维护法律的尊严,甘愿受气;她为了方便群众来访,毅然退掉城里的房子到郊区的法庭居住……
她付出的很多,索取的很少。她有个17岁的智障儿子,作为没有学籍的特殊学生,今年才小学“毕业”,她从不向组织叫苦。家庭并不富裕的她,在2006年2月,获得自治区政法委、人事厅授予“百名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后,当即把1500元奖金捐给辖区内的“城乡清洁工程”办公室;2008年5月,她把“平安广西”建设先进个人的1000元奖金作为“特殊党费”捐给了四川灾区。
她常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最知道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帮助,所以要多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心中装有老百姓、常常换位思考去做调解工作的文惠新,虽然辛苦多一点,但是换来的却是老百姓的称誉、和谐的延伸……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袁军: 身残志坚 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初冬时节,沿着弯弯曲曲地羊肠小道,踏着杂乱无章、时断时续的青石向上攀爬,翻过陡峭的山坳,隐隐约约听到了山羊咩咩叫声和狗狗汪汪叫声。走近一看,金黄的玉米棒正在懒洋洋的“晒太阳”,牛棚里牛儿 【详细】
第一书记梁明军:脱贫“勤务员” 致富“引路人”
【导语】2018年4月,百色市那坡县委组织部从县发改局选派梁明军到平孟镇平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任后,梁明军积极担当作为,埋头苦干,尽心尽力为民服务,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的“勤务员”和致富&ld 【详细】
靖西市禄峒镇杨超厅:靠种桑养蚕脱贫致富
8月3日下午,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禄峒镇平江村蚕茧收购点,收购商对杨超厅蚕茧进行刷选、装袋、最后称重,按当前的市场价格和蚕蛹的品质,他将获得3000多块钱的收益。前些年,他外出打工也获得一些收入,但当时父母身体欠佳,小孩上学,获得收入不够一家5口 【详细】
“东风风来满眼春”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恭城一对年轻夫妻的产业得到县委书记高度赞扬
邱云敏和丈夫莫元军都是“80后”,结婚之初,家庭收入以丈夫在外从事建筑业为主。随着桥头村力促打造“中国健康养生第一村”的蓝图步伐进程,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夫妻俩决定把房子装修搞民宿产业 【详细】
逆袭人生 ——蒙芳真用勤奋演绎脱贫路
瑶山深处,天刚擦亮,鸟儿喳喳叫,鸡群喔喔欢。走进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麻洞屯,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鸽舍映入眼帘,300对大大小小的鸽子映入眼帘, 不时传来“咕咕咕”叫声;不远处山脚下用竹子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