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03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张周来 凌关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008年,广西横县人蒙世俭放弃了自己在县城的酒店和歌舞厅生意,回到田间,当起了农民。这年年末他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勇于探索的劲头,蒙世俭似乎很“轻松”地就走出一条靠种粮致富的路子。

  由城市到农村的“非常路”

  2008年,蒙世俭做出了一个在旁人看来非常大胆的选择,放弃自己在县城经营不错的一家酒店和两家歌舞厅生意,回到家乡承包起250亩土地用来种植超级稻,做起了农民。

  对于这一选择,蒙世俭有着自己的想法。“国家对粮食生产极其重视,靠种粮发家致富我认为很有希望。”他介绍,经商多年积攒下来的资金使他有了大干一番的底气,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些人胆子小不敢干,有些人想干又缺少资金干不起来,”而他则占据了“天时地利”。

  蒙世俭介绍,自己所种植的二百多亩地都是按每亩250至350元不等的价格从临近农户那里租来的。愿意出租自己土地的农民不外两种:一是某些农民由于常年在外打工,田地无人打理以致荒芜;另外,有些农户因为田地过于分散、离家远、离水源远也都乐意把地出租出去。“只要价格合理,就不愁租不到地。” 蒙世俭很有底气地表示。

  租到地后,蒙世俭用经商积攒下来的资金购置了两台大型收割机和一台插秧机,看着三个轰隆隆的大家伙,蒙世俭心里的激情一下被点燃起来了。“刚开始使用的时候,由于技术不熟练,操作起来常出故障”,后来经过摸索,他不但能熟练操作机器,还对机器进行了简单改造,给拖拉机装上一节拖箱,这样可以把车直接开到田里,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

  农忙时把活干完后,蒙世俭还把机器开到其他农户田里,帮别人收割庄稼,自己又能赚上一笔收入。

  回到家乡的这一年,蒙世俭的250亩超级稻总产量达27万多公斤,平均每亩生产1100多公斤,纯收入15万多元,在回到农村种田的第一年里他就“旗开得胜”,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这使他信心满满。

  政策扶持带来“定心丸”

  “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我可能做不到这一步,”说起自己的成绩,蒙世俭由衷地感谢政府给予的支持。蒙世俭说,自己所购买的三台机器,就曾得到政府1万多元的补贴。

  超级稻是广西推广种植的主要粮食品种,但相对其他品种来说,超级稻米质较粗糙,一般的农户由于所种水稻大多用于自家食用,所以不愿种植超级稻。为了稳定粮食生产,2006年,广西开始推广超级稻,为鼓励种植,政府对种植者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蒙世俭从中获益不少。

  据了解,为保证粮食安全生产,广西为大力推广超级稻的种植,规定对种粮人每年每亩补贴20元,县财政对种粮大户还额外补贴10元每亩;为解除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当地政府制定了收购价格。

  对于从事农业种植的蒙世俭来说,最大的“瓶颈”莫过于技术和信息的薄弱。他说:“每逢干旱的时候,要花高成本抽水灌溉,有时候没有准确的天气预报,前一天抽水,第二天就下雨,白白浪费成本不说,还打击干活的积极性”。面对难题,横县横州镇农业服务中心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该中心不但为他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还把一些与农业相关的资讯及时传送给他,细化到诸如何时适合播种插秧、如何施肥防虫、提醒防旱排涝天气到来等环节,确保了粮食的增产增收。

  有了政府政策的支持,蒙世俭心里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不再担心粮食价贱、卖不出去了,蒙世俭表示自己一定要在农业领域里大展拳脚一番。

  牛年种下新希望

  据了解,2009年,广西将扩大推广超级稻种植面积200万亩,在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方面,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在土地流转方面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面对大好形势,蒙世俭一脸喜悦。他表示,今年自己所种植的超级稻面积将增加到380亩。对于已经到来的牛年,他早早就做好了规划:比别人提前半个月播种、插秧、收割,这样既能错开水源紧张的季节,还能在农忙的时候抽出时间,利用自己的三台机器大赚一把。此外,他还计划与其他农户联合起来,开展合作化生产,统一收割、统一运输、统一送购,向集约化生产方式迈进。

  同时,蒙世俭心里也存在一丝担忧:即如何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如何让粮食价格卖得更高一点、种粮补贴能不能及时发放等问题不时萦绕在他的心头,考验着他的未来。

  但谈到未来,这个朴实的汉子脸上依然挂满了自信的微笑。蒙世俭踌躇满志地说:“今年我要大赚一把,牛一回!”(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