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1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陆永 黄振兆 冯新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有志者事竟成”,用在梁建冲身上是最恰当不过了。三十二年前,他是一介农夫;80年代初,他干起了个体户;90年代初,他办起了农机厂;2003年,他返回天等,成立公司、开办酒店、建起工厂——三大项目年产值达3000万元,年上缴国家利税50万元,安排当地待业人员300人和下岗职工再就业50人,书写了天等返乡人员也能创大业的传奇故事……

  自砸“铁饭碗”下海创业

  32年前,梁建冲是天等县东平乡南务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由于头脑灵活,工作勤恳,1976年,他被招收到南宁手扶拖拉机厂当工人。在工厂里,他什么苦活累活都干。在工作之余他又考取了驾驶证,当上了司机。给领导开车外出的机会多了,接触了许多新事物,结识了不少在经济大潮里成功搏击的人士,他萌发了下海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八十年代初,他自动放弃了当时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干起了个体户。“万事开头难”,手头没有钱,他就向亲戚朋友借,与人合伙买了两辆汽车做货运生意,自己开车,自己联系生意,起早摸黑地干。通过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货运生意逐渐走上正轨,收入也渐渐地增加,很快他成了当时人们所羡慕的“万元户”。初步的成功,使他决心把事业做得更大。1991年,他卖掉汽车,再向熟人借款,在南宁租了三间瓦房,招了6个工人,办起一个小农机厂。通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工厂的规模扩大了,员工从6人增加到60多人,年产值从5万元发展到30多万元。紧接着,他引进人才,开发新工艺,运用新技术,生意越做越大。到2003年,他的企业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固定资产达460万元,他的事业达到了一个巅峰。

  看准时机返乡创大业

  “身在外乡心系家乡”。一直以来,他非常关心家乡的经济发展,很想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一点事情。终于在2003年春节,回乡过节的他,参加了当地党委、政府举办的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代表座谈会,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变。天等县委、县政府积极鼓励他回乡创业,并表示在企业用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此后,他连续几次回乡考察,觉得在家乡大有用武之地。于是,他毅然做出决定:打回天等,投资创业。

  他到天等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收购原县农机厂,成立“天等县永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相关部门在通水通电、办证办照等方面一路绿灯,使他很快就投入了生产。当年,他投入资金150万元,精心经营,很快就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仅投产4个月,就创下产值350万元,为国家纳税6.496万元。首战告捷,更激发他的创业热情,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投资新的项目。2004年,他投资300万元,在天等县城买地建房,开办了玫瑰园大酒店;投资120万元,在老家东平乡南务村筹建富锰渣厂。这样,他在天等投资的三个项目,年产值达3000万元,年上缴国家利税50万元,安排当地待业人员300人,下岗职工再就业50人。

  2008年,他决定扩大永宏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规模,把企业做大。天等县委、县政府十分支持,很快就在特色工业园区落实了一块20亩的土地,作为他公司新厂房建设用地,并很快帮他办理了相关的手续。2008年9月,新厂房正式动工。目前,已经完成了土地平整及围墙的建设,预计2009年3月份建成投产。此外他还投资1680万元,开发建设富源小区房地产项目,目前也已完成投资400万元,安排返乡农民工80多人。

  热心公益回报家乡父老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几年来,他积极参加家乡的各项公益活动,捐款10万多元用于家乡的校舍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贫困生的资助,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家乡人民的称赞。为此,几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崇左市“优秀企业家”、“劳务输出先进个人”和“回乡创业先进个人”,并当选为天等县第六、第七届政协委员、县工商联副主席。

  “只要我们树雄心,立大志,坚韧不拔,就一定能在家乡这块土地上创出我们的事业来”,这是他的信念,也是他不断创造奇迹的动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木偶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