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5月06日 来源:隆安县新闻信息中心 作者:黄艳英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他曾经是一个声名远播的武术教头,带出了上百名徒弟;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以勤劳的双手靠种养发家致富;他还是一名很有威信的村委主任,上任仅一年就让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矮小的个头,瘦削的身板,黝黑的面色——乍看陆文河,怎么看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与想象中五大三粗、孔武有力的武术教头形象相差甚远。而实际上,他不仅是一个身怀绝技的武术家,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种植板栗、香蕉、甘蔗、玉米、稻谷,养鸡……一年四季他都扎在土地上辛勤耕耘,并且创出了年收入几十万元的非凡业绩。发家致富之后,陆文河又勇挑重担,当起了乔建镇慕恭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提起陆文河,乡亲们无不由衷赞叹:有胆识、有头脑、有魄力、有道义……

  武术教头 身手不凡

  陆文河的祖父在解放前也是一名武术教头,打得一手好拳,尤其对南拳造诣颇深。陆文河自小耳濡目染,加上祖父的倾囊相授,基本功练得非常扎实,拳脚功夫也颇为不俗。1976年,18岁的陆文河从隆安中学高中毕业,随后进入团县委工作。半年后,因为某些原因,他回到家乡慕恭村,成为慕恭中学一名民办教师。由于父母年迈、弟弟患病,民办教师那点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养家糊口,三年后,陆文河无奈辞职,自谋生路。1982年,在亲戚的引荐下,陆文河进入柳州特工队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集训。自小就有武术功底的陆文河在集训队里如鱼得水,他勤学苦练,南拳、北拳、散打……短短半年时间,让陆文河脱胎换骨,武艺日渐精进。集训结束时,经过层层比赛和筛选,他在253名集训队员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

  此时的陆文河对自己的一身武艺充满了自信,回到慕恭村后,他着手创办了第一个武术培训班,教导村里爱好习武的年轻人。两年后,陆文河声名鹊起,他开始到周边乡镇村屯开班授徒。但是,由于陆文河身材瘦小,毫不起眼,很难取得群众信任,因此他每到一处开班,都会先贴出告示,请人与他较量,赢了就开班授课,输了就拜人为师。在那桐镇上邓村开班时,陆文河就接到了4个人的挑战。当晚8时,陆文河在上邓村的晒谷场上摆开了擂台,几百名群众闻讯而来,把擂台围得水泄不通。4名挑战者依次上阵,都被陆文河一一打败。从此,陆文河的名声不胫而走,许多群众纷纷慕名而至,跟着他学习武术。

  虽然陆文河武艺高强、难逢敌手,但他从不恃强凌弱。开班授徒,第一件事就是告诫弟子武功是用来强身健体,不可擅用武力违法乱纪。“若要习武,先要修德”,陆文河做了将近二十年的武术教头,教授了上百名徒弟,但是从没有一个徒弟违背他的教诲。

  艰苦创业 致富能手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由于种种原因,陆文河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金盆洗手,停止开班授徒。

  为了增加收入,陆文河开始寻找致富的门道。当时,周边村屯很多人都在种植龙眼树,一开始陆文河也想打龙眼的主意。但经过一番考察后,他发现种植龙眼不仅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而且效益并不是很好。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附近乡镇有人在种植“大种板栗”(嫁接板栗),急忙赶到古潭乡振义村了解情况,发现板栗进行嫁接改良后品质好、产量高,前景非常好,便决定引进这一技术。

  1999年,陆文河用自家的30亩田地种植了几百棵板栗,两年后成功为板栗进行嫁接,成为乔建镇第一个引进嫁接技术的人。2000年,他又以非凡的胆识在丁当镇租了130亩地种下板栗。经过几年的精心伺弄,嫁接的板栗不仅全部成活,而且都挂果了。2002年,陆文河最先种下的30亩板栗获得大丰收,当年仅靠板栗收入就达到了近2万元。

  板栗获得丰收后,陆文河又琢磨起了另外的致富方法。看到偌大的板栗林里空空荡荡,他灵机一动,何不利用板栗林养土鸡?说干就干,陆文河立即买来了1500只鸡苗,散养在板栗林中。没想到,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第二年春节没到,鸡苗就患上瘟疫全部死光。陆文河没有气馁,他想方设法找来关于养殖的书籍钻研养鸡技术,还虚心到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咨询相关知识。第二年,陆文河又买了2500只鸡苗放到板栗林中散养。这回,他吸取了经验教训,春节前夕给鸡苗都打上了疫苗,当年饲养的鸡全部成活,给他增加了10万元的收入。

  如今,陆文河的板栗种植和养殖业都走上了正轨,每年都能带来二十多万的收入。现在,他又承包土地搞起了香蕉种植,同时,地里的甘蔗、玉米、稻谷、蔬菜……一样都没有落下,陆文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步一步叩开了致富的大门。更重要的是,陆文河的成功带动了更多的群众走上富裕之路,现在慕恭村有20多户农户都种起了板栗,8户农户也跟着搞起了养殖。

  村委主任 造福一方

  2008年3月,村“两委”换届,由于长期积累起来的崇高的威望,陆文河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当选为慕恭村的村委主任。其实,村委主任只是担了一个虚名,工作既繁重又琐碎,待遇也很低。但陆文河并不在乎,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富了没意思,重要的是全村人都能富起来,当了村委主任,就能办更多的好事、实事,带领乡亲们富起来了。因此,上任短短一年,陆文河就率领他的村“两委”班子为慕恭村办了几件大好事。

  2008年4月初,陆文河组织全村群众将村里十几年没有维修过的水利渠道进行清淤修整,只用了一个星期,2800米的水渠就修通了,解决了村里上百亩土地的灌溉问题。    慕恭村原有三条机耕路,由于常年得不到维修,道路狭窄不说,杂草、树木丛生,连人都难走过去。陆文河意识到修路对发展村里经济的重要性,与村干部发动群众共同修路,经过40多天的奋战,三条路全部修通,每条路都拓宽到了5—8米。在修路过程中,有3户人家坚持不给占用自家耕地,影响了修路的进度。陆文河听说后,找到这几户人家,晓以大义,说清道理,并自掏腰包给他们赔偿1万元。几个户主深受感动,婉拒了陆文河的赔偿,无偿让出了耕地。

  说到村里的电灌站,村里人都纷纷对陆文河竖起了大拇指。电灌站原来是由村里1—6队的群众集资修建,灌溉抽水时也只能是这几个队使用。为了说服1—6队的群众把电灌站交给村委管理,让全村人都能受惠,陆文河与村干们连续一个星期到群众家中反复动员,终于征得了绝大多数村民的同意。2008年年底,电灌站的变压器损坏,为了不影响冬种蔬菜,陆文河又垫支5000多元修好了变压器。

  “为了全村的利益,自己吃亏不要紧。”这是陆文河最常说的一句话,他的身上,既透露出农民的勤劳和质朴,又闪现着企业家的精明和能干,同时还糅合着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明理大义的武术精神。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