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江村距灵川县三街镇政府所在地约12公里,有9个自然村,总人口1010人。因为山高坡陡,深沟密布,交通不便,村民到三街买卖东西,全靠肩挑背驮。
1991年5月,灵川县三街镇潞江村李秋荣被群众推选为村主任,后任村支书至今。他知道身上的担子有多重。面对崇山峻岭,要让群众富起来,唯一的出路就是修路。上任伊始,李秋荣和村干部带领群众出集体工,修通了一条以潞江村委所在地为起点,经三街镇广化村、白云江到322国道,长约10.5公里的简易通车路。
1996年,李秋荣从自治区有关部门争取到革命老区公路建设资金3万元后,和村干部带领群众投工投劳,修通了以潞江村委所在地为起点,经湘桂铁路下穿隧道到322国道,长约6.5公里的简易通车路。
2002年,李秋荣和村干部积极响应上级“村村通公路”的号召,组织赵家田等4个自然村的群众,当年修通了进村简易路。随后,他和村干部又组织群众,修通了密竹安等5个自然村的进村简易路。至此,9个村全部通简易路。
修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调整修路用地、集资等工作都得李秋荣去做。就说孔坪自然村,得经过青狮潭镇苏李村委岭底自然村,去该村来回就得两天。为了解决占用山场、田地的难题,李秋荣一次次地往孔坪和岭底跑,以至于这两个村的狗都对李秋荣熟悉了,李秋荣到村里,狗都不会狂吠。潞江村副主任李有发说,为了说服群众,李秋荣走遍了全村以及邻近乡镇村子的每家农户,踏遍了每条山路,翻越了每个沟壑峻岭。“2002年修路大会战期间,只要在夜里的山间小路上看到一个打着电筒的消瘦的身影,肯定就是李秋荣。”
李秋荣为修路到底付出了多少艰辛,无法用一个数量来概括,只能用崇敬来表达。2002年的一天,李秋荣用拖拉机送柴油去桐岭门村修路工地。经过潞江时,因新修的道路没有压实,一边的轮子下陷,车子出现倾斜。在后边推车的两个炮工见状,劝他赶快离开车子另想办法。他说,村民用钻机打炮眼正需要柴油,还要再试一下,看能不能将拖拉机开出陷坑。谁会想到,拖拉机侧翻,李秋荣被压在水里。两个炮工将他救出后,发现他左手骨折,血流不止,人已昏迷过去。李秋荣在医院住院治疗半个月,伤还没好,就瞒着家人提前出院,重上工地指挥修路。
今年2月12日,李秋荣像往日一样,又带上铁铲、手推车等工具,带领几个村民去养护道路。他不慎摔倒,昏迷不醒,因伤势较重,被送往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救治。经过诊断,李秋荣颈椎第3至第5节骨折,导致压迫动脉神经引起全身处于瘫痪状态。此外,还诊断出李秋荣的腰椎有老损伤,估计是翻车时被压伤的,整个治疗费用在6万元左右。现在,李秋荣尽管出院了,但他的手已残疾,走路还得拄拐杖。
巨额的医疗费用除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能报销一部分外,其余都得李秋荣自己出,并不富裕的李秋荣家里拿不出这么多治疗费用,村民听说后都自发地为他捐款。奶子山村村民李荣高是开车跑运输的,他讲要是没有李支书义务养护道路,他的生意肯定要受影响,他拿出了400元。老安村村民李家福也是开车跑运输的,他拿出了200元。孔坪村村民秦志才,自己有病在医院住院治疗,他知道情况后叫家人送去100元。潞江村的几乎所有村民都为李秋荣捐了款。
灵川县委书记余秋平听了李秋荣的事迹后也非常感动,亲自到医院看望、慰问,并以个人名义捐款1000元。市县有关部门的领导闻讯后也到医院看望李秋荣并捐了款。
李秋荣说,虽然自己现在还依靠拐棍才能走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但终于站起来了,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能够继续带领群众修路,早日让潞江村的简易通车路变成水泥路或柏油路。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靖西南坡乡发展山豆根种植拓宽群众致富路
近年来,靖西县南坡乡在主打“水果+桑蚕”两大特色产业牌的同时,积极探索山区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山豆根好生长于山地、石缝,适合在石山地区种植”的特点,把山豆根种植作为拓宽群众增收的亮点打造 【详细】
岑溪市糯垌镇塘坪村:移出新天地 民踏致富路
汽车盘旋在环山的水泥公路上,把我们带到了塘坪村的山头上。登高望远,塘坪水库的水库移民村就静卧在这青山绿水之中。在村头沿坡上,今年四、五月份才栽种的400多亩桃园里桃树长势良好,几个村民正在新建的千头养猪场上劳作着。村里一个个宽敞的农家住宅门前已修通了水泥 【详细】
[马山县]四季金银花开出致富路
走进马山百龙滩镇南新村,百亩四季金银花花蕾已竞相冒出,空气里也开始弥漫着淡淡清香。“现在,花苗长势良好,预计下个月中旬,成片的金银花就将绽放,整个村屯也将被满溢的花香包围。”南新村党支书蓝海龙乐滋滋地说。 【详细】
[融水县]苗山深处扶贫队 致富路上热心人
“道路通了,心也宽了!”2月24日大年初六,记者到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小河村采访,该村村委会主任邓文能说起扶贫工作队出力修路,赞不绝口。据了解,杆洞乡距县城144公里,是融水县最远、最偏僻的高寒山区乡。 【详细】
宜州市祥贝乡里峒村第一书记覃桂萍:为民铺就致富路
宜州市祥贝乡里峒村“第一书记”覃桂萍,跳出就村抓村的局限,在全面分析里峒村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产业项目、人口结构的基础上,充分整合有限资源,既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也为将来发展打基础蓄后劲。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