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2月2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韦鹏雁 吴文贾 黄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舒自能,金城江区河池镇大杨村板岭屯生产队长,乡亲们有事就找他。

  正月初四一早,韦正华敲开了舒家大门:“队长,我田里的‘毛秀才’(番茄)要开花了,麻烦你教我如何搭架才丰收。”“好!”舒自能爽快答应。

  虽然寒风阵阵,但大杨村的田地上却春意盎然:番茄苗已长到一尺来高,有的已经吐出黄色的小花;辣椒苗长到10厘米左右,长着五六片娇嫩的叶子,在风中来回轻轻的摇摆;农民们正在忙碌地搭架、除草、施肥。

  在韦正华的田里,舒自能手把手传授技术:拿着一条条一米来长的竹竿,在每株番茄外侧各插一根,将邻近两行四根绑在一起,形成一座座人字架。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弄伤了娇嫩的小苗。这3.5亩番茄是韦正华一家新年多门类收入之一:“产量预计有1.5万公斤,按照去年每公斤1.6元算,能纯赚1.2万元以上。”能有这样好的收成,韦正华最感谢的是舒自能:“都是舒队长带起来的!”

  50岁出头的舒自能当过兵,复员回来被推选为生产队长。“群众信任我,我有责任带领他们一起干。”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舒自能就带领乡亲们种菜,从萝卜白菜到番茄辣椒,大杨村的菜越种越好;从金城江到贵州、湖南,大杨村蔬菜的市场越走越宽,现在全村一年种菜1500多亩,产量2000多吨。舒自能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种菜能手,靠自己的收入建起两层半近200平方米的小洋房。我们来到他的小洋房前,只见一楼门口挂着“党员中心户”、“中心农户”、“农家课堂”3块牌子,大厅里的书架上摆放的都是《番茄栽培实用技术》、《怎样提高辣椒种植效益》等书籍。舒自能的爱人史常秀说:“乡亲们都喜欢往我家跑,看书学技术。”

  正和我们谈话时,舒自能的手机响了:“舒老板,我是贵州老陈啊,今年的番茄你得给我留一部分啊!”

  队长怎么成老板了?

  村党支部书记杨山河给记者释疑:“老舒不仅带领大家种各种畅销的蔬菜,而且还是这一带有名的农民经纪人,去年经他手帮大家卖出去的菜就有500多吨。”

  农民种菜最怕卖不出去烂在田里。2004年,番茄每公斤0.4元都无人问津,种植户们血本无归。舒自能暗下决心:“既要带领乡亲们种好蔬菜,还得帮乡亲们找好销路,才能保证实现真正的收入!”他和3个伙伴一起,实地跑、上网查,终于在贵州、湖南等省找到固定销路。现在,大杨村的蔬菜农民经纪人队伍已经发展到了4个小组12人。这些人不仅是种菜的能手,还知道外面的市场缺什么,需要什么。每年他们都负责把村民们种的蔬菜集中收购,然后批发外销。村民周小妹说:“有了他们,我们的产品就不愁销路了,乡亲们都放开手脚种菜。”

  记者问舒自能,喜欢别人叫队长还是老板?他呵呵一笑,不知如何作答。河池镇党委书记唐清接过话头:“他就是我们着力培养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生产队长兼经纪人;懂种懂销才是当代农村好的带头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淡定
分享
首页